電子報 简体版
 
敬天重德經世濟民的「華夏第一相」(上)(圖)
 
慧泉
 
2024年9月10日發表
 
管仲拜相。(網絡圖片)
【人民報消息】引言 齊國宰相管仲是春秋戰國時期時代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風雲人物,是周禮的繼承和發展者,堪稱「華夏第一相」。 最引後世關註的是管仲的治國理政的經濟金融思想,他早於亞當斯密2500年即洞察了市場經濟的資源分配功能,強調價格調節機制; 他推行「相地衰徵」的財稅改革、農商齊展的產業策略、「官山海」的鹽鐵經營、貧富有度的分配制度,利用貨幣和貿易戰略,輔佐齊桓公,成為一代名相。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孔子譽其為 「聖人之師」。 他是春秋五霸之首齊國的宰相,在位40多年,實施富民強國的政經改革,輔佐齊桓公守護華夏文明,堪稱千古一相。 年輕時碌碌無為,唯鮑叔牙器重 管仲生年不可考,大約2700年前出生在今安徽潁上一代,家境貧窮,出身低微。 《史記》記載,少年的管仲看起來的確智商平平,履历不盡人意,幹啥啥也不行,甚麼都拿不起來。 做個小生意盡賠本,入行伍打個仗還當了逃兵,考了幾次公務員,好不容易錄取了,半途還被罷黜。 實在看不出有甚麼過人之處的管仲,卻被鮑叔牙器重。 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分錢的時候,管仲自己拿大頭,小頭給鮑叔牙,管仲給鮑叔牙做風險投資規劃,結果鮑叔牙虧得一塌糊塗。 但鮑叔牙始終相信管仲非池中凡物,總有一天會蛟龍飛天。 鮑叔牙胸懷大,眼光遠,由此而演繹的管鮑之交遂成千古佳話。 管鮑亂世之智慧 齊桓公小白拜管仲為相之前,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追隨公子糾,二人各為其主。 齊國內亂時,國君無知被殺,在魯國的公子糾帶著管仲和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帶著鮑叔牙紛紛趕回齊國,爭搶國君位置。 半途,管仲射了公子小白一箭,碰巧射中腰環了,鮑叔牙趕緊讓小白臥倒裝死,躲過一劫,搶先回齊國做了國君。 公子糾被魯國殺了後,鮑叔牙力薦齊桓公重用管仲,公子小白因一箭之仇而不快,鮑叔牙說,刺殺您那是管仲忠君的表現,齊桓公倒也大度,一笑泯恩仇。 管仲當時在魯國,魯莊公被齊桓公要求押管仲回赴齊國,魯國大夫施伯對魯莊公說,必須在路上殺了管仲,否則管仲被齊桓公重用後一定會報複魯國。 細節成就历史,管鮑智慧改寫了恢弘氣魄的春秋大史。 管仲之仁賢自有高格 臣子易主向來被史家視為名節之毀棄,不恥之行為,甚至是大逆不道,遠非仁士之風範。 然而历史並不是書寫教條的糢板,也談不上所謂一功遮百穢,實乃是時勢造英雄,時務者與历史合流終成俊傑。 管仲易主並非二心使然,個中自有高品。 孔子的學生子貢、子路曾問過孔子,「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孔子的回答出乎二人意外:「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 一匡天下, 民到與今受其賜。 微管仲, 吾其被發左衽矣。」意思是管仲助齊桓公一統天下,使百姓和我們衣食無憂。 如果不是管仲,我們都成了亡國奴了。 孔子稱管仲為「仁」。 管仲自己闡釋說,可以為國家破、宗廟滅、祭祀絕而赴死。 管仲忠於國家、維護宗廟文化,維系的是君權神授這些的治國基本原則。  《史記》記載,管仲平時生活很富足奢華,但齊國人民沒有認為他奢侈。 甚麼原因呢? 概是因為管仲善於發展經濟,富民強國,齊國GDP和人均GDP都較高,貧富差距不大,基尼系數低,與民同富同樂,沒有人認為有甚麼不妥。 管仲向齊桓公提出了三個要求:你得給我身份,因為賤不監貴,身份低賤的人無法監管有爵位的人;你得讓我富裕一些,因為貧不監富,我這麼窮,達官富貴能把我放在眼裡嗎; 你得給我王親名份,國君你的兄弟姐妹、王親國舅那麼多,我一個外人如何管理他們? 齊桓公一聽傻了,但管仲說的也有道理,不能置之不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於是齊桓公拜管仲為上卿、賜一年賦稅、尊稱其仲父。 齊桓公與和管仲君臣共治天下40多年,心胸不一般。  於是,劉向在《說苑•尊賢》中記載,「孔子曰:管仲之賢,不得此三權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 推行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管仲認為「禮義廉恥」乃國之四維。 有禮,人們就不會超越應守的規範; 有義,就不會妄自求進; 有廉,就不會掩飾過錯; 有恥,就不會趨從壞人。 人們不越出應守的規範,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 不妄自求進,人們就不巧謀欺詐; 不掩飾過錯,行為就自然端正; 不趨從壞人,邪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並且指出「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並且管仲認為,君民都應遵守四維之規範,對於齊桓公也不例外。 葵丘會盟,周天子派宰孔送來了祭祀用的胙肉,並召令齊桓公可以不用跪拜迎接。 齊桓公自覺勞苦功高,受到天子禮遇當之無愧。 而管仲卻力薦齊桓公應行跪拜之禮,否則諸侯將效仿之,本來周天子王室衰微,這下更能被冒犯了,齊桓公從善如流,聽了管仲的建議,行跪拜之禮,結果各諸侯盟國對齊國更加尊重了。 管仲還向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諸侯結盟策略,認為雖然周天子權力式微,但仍是天下共主,建議桓公通過「尊王攘夷」豎起擁戴周天子、聯合諸侯圍共同抵禦外侮的正義大旗。 管仲的「尊王攘夷」無疑是符合儒家君臣之綱的,演繹了春秋大義的輝煌忠義精神,公元前651年,齊桓公進行葵丘會盟,標志著齊國政治成就達到頂峰。 知人善用,任人唯賢唯德 齊桓公經常向管仲問政,在人才任用這塊,管仲堅持任人唯賢、任賢選能,如果「不知賢」「知賢而不用」「用而不任」「任而複以小人參之」,則國家將受損致毀。  《管子·問第二十四》中記載,管仲臥病,桓公去慰問,說:「仲父的病很重了,這是無需諱言的。 設不幸而此病不愈,國家大政我將轉托給誰呢? 「管仲沉默些許。 桓公說:「鮑叔的為人怎樣?」管仲對答:「鮑叔是個君子。 即使千輛兵車的大國,不以其道送給他,他都不會接受的。 但是,他不可托以國家大政。 他為人好善,但憎惡惡人太過分,見一惡終身不忘。 」 桓公說:「那麼誰行? 」管仲回答說:「隰朋行。 隰朋的為人,有遠大眼光而又虛心下問。 我認為,給人恩惠叫作仁,給人財物叫作良。 用做好事來壓服人,人們也不會心服; 用做好事來燻陶人,人們沒有不心服的。 治國有有所不管的政務,治家有有所不知的家事,這只有隰朋能做到。 而且,隰朋為人,在家不忘公事,在公也不忘私事; 事君沒有二心,也不忘其自身。 他曾用齊國的錢,救濟過路難民五十多戶,而受惠者不知道是他。 稱得上大仁的,還不是隰朋麼? 」 桓公又問:「我不幸而失去仲父,各位大夫還能使國家安寧嗎? 」管仲回答說:「請您衡量一下本國吧! 鮑叔牙的為人,好直; 賓胥無的為人,好善; 寧戚的為人,能幹; 曹孫宿的為人,能說。」桓公說:「這四人,誰能得到一個? 他們都是上等人才。 現在我全都使用,還不能使國家安寧,那是甚麼原故呢?」 管仲回答說:「鮑叔的為人好直,但不能為國家而犧牲其好直; 賓胥無的為人好善,但不能為國家而犧牲其好善; 寧戚的為人能幹,但不能適可而止; 曹孫宿的為人能說,但不能取信以後就及時沉默。 據我所知,按照消長盈虧的形勢,與百姓共屈伸,然後能使國家安寧長久的,還不是隰朋才行麼? 隰朋為人,行動一定估計力量,舉事一定考慮能力。」 管仲又力勸桓公一定要遠離豎刁、易牙和開方這三個小人人。 豎刁從小是齊桓公的書童,為了能一直陪伴君側,自行成為历史上第一個太監。 齊桓公認為他愛君超過了愛自己,管仲卻說:「今夫豎刁,身之不能愛,焉能愛君?」 易牙是齊桓公的宮廷膳師。 一天桓公戲言還沒吃過人肉, 易牙於是烹了自己三歲的兒子。 齊桓公認為他愛君超過了愛子。 管仲卻說:「今夫易牙,子之不能愛,焉能愛君?」 開方是衞國長公子,自願在齊國為臣,連父親去世都沒有回去奔喪。 管仲指出一個人如果放棄了千乘之國來追隨你,就可能有比千乘之國更大的企圖。 管仲的用人準繩是唯賢唯德,德才兼備。 對國要忠義,於家要仁義,凸顯了儒家禮智仁義信的普遍道德範式。(待續) △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26,72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奇準:拔妻一毛命運改,神相不僅知人知心,更知其人未來命運軌跡;
奇準:拔妻一毛命運改,神相不僅知人知心,更知其人未來命運軌跡;
替非洲捏一把汗!習說:一個都不能少;情報專家:
替非洲捏一把汗!習說:一個都不能少;情報專家:
摩羯重創海南 ! 民眾靠自救 經濟損失慘重!| #人民報
摩羯重創海南 ! 民眾靠自救 經濟損失慘重!| #人民報
北戴河會議後的中國政壇亂象,中國的「大躍退」正式拉開序幕?|
北戴河會議後的中國政壇亂象,中國的「大躍退」正式拉開序幕?|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