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多名身強體壯的中年人猝死(圖)
 
2024年3月1日發表
 
居住在北京的一位網民2月29日去北京宣武醫院看病,醫院裡到處人都很多。(視頻截圖)
【人民報消息】有北京市民近日對大紀元透露,當前北京的醫院仍然人滿為患;他認識的身體強壯如牛的中年人接連猝死。由於中共刻意隱瞞真相,有民眾致力於追查從2022年底中共無預警放開封控後的這波疫情在短期內到底死了多少人,並推算死亡人數約為六百萬。 身邊身體壯如牛的人紛紛猝死 據大紀元報導,北京市民王超(化名)告訴大紀元記者,猝死的案例不斷出現。一年來,他認識的人中就有6人猝死,除了一人身體素質不好外,其他人的身體平時都強壯如牛。「幾天人就沒了,平常啥事沒有,很快很快人就沒了。最大的60歲,其他的都是四五十歲的。人都沒了,也不好多問(細節)。」 他說,最近死人那麼多,肯定跟新冠(中共病毒)疫情有關係。絕大多數打過疫苗的人都很焦慮,沒有一個人內心是踏實的,心裡都犯嘀咕。這是中共衛健委應該對民眾公示的事,但是它不公開。現在民眾最關心的就是這個話題,到處打聽,但大家對這些都是心知肚明的。 北京市民武先生受訪時說,「老百姓對新冠疫苗後遺症的議論很多,但是政府絕對不會承認接種疫苗有後遺症,總會找各種理由,說你有基礎病什麼的,現在人們都說,這個政府的話,你只能反著聽,它沒一句實話。」 武先生表示,現在死人是很正常的。他一個朋友,六十多歲,突然就猝死了,死亡原因也不知道。這種猝死的情況很多,官方不會公佈。 北京的醫院仍人滿為患 武先生告訴大紀元記者,現在醫院的急診室都是人滿為患,老年的、年輕的患者都有。 「我前一段時間流鼻涕、打嚏噴。過了十來天開始咳嗽,只要一躺著,咳嗽就越來越厲害。上醫院看病,給開的消炎藥吃了六天,一點好轉沒有。最後到醫院輸液了三天才好。」 他說,現在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況,重症的、肺感染的、白肺的患者的情況,政府根本不公佈了,所以老百姓不知情。 他說,2022年底中共突然放開疫情封控,導致大批人死亡,中共官媒不報導,現在人們更聽不到疫情的消息了。 IP屬地為北京的網民「老楊」2月29日發布了他去北京宣武醫院看病的視頻。 他說,又來宣武醫院看病了,下午2點半,大廳裡人還這麼多。取號收費處人也是很多啊。交完費拿藥的地方人也多。 他一邊拍攝該院的情況一邊說,這是宣武醫院新蓋的病房樓,很大吧。來醫院一是掛號費貴,二是藥費也貴,就說有醫保,醫保能報銷多少? 在北京做陪診工作的蔚偉2月26日發布一則視頻:「不要輕易到北京兒童醫院看病!開學第一天人真多!」 他說,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當天他到北京兒童醫院給客戶取檢查報告。在門診大廳看到,患者還是比較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都在這兒。 等他提取報告後,回到門診大廳的右側,發現看病的人比之前又多了很多。 北京市民推算2022年底這波疫情死亡六百萬 中共不敢示人 上述北京市民王超表示,他非常想知道更多與新冠疫情相關的事實,想看到權威機構的統計數據——包括到底死了多少人。 他說,尤其是2022年底,中共突然放開封控,之後的一個月死了那麼多人,到底權威的死亡數字是多少?跟平常對比,官方應該有統計數字。「平常每個月死多少人(有公示),突然在2022年年底的死人數字不公開了,他們就是混蛋。2023年年初的數字也不公開了,肯定這裡有不可告人的東西。」 「我到現在都在探詢到底死了多少人。我的願望是把這個真相揭露出來。到底哪個社區死多少人,讓大家看到可信度高、服眾的數據,這是至關重要的。」王超說。 他說,他曾看到中共民政部一個相關數據,但又被刪除了。中共總是屏蔽、到處掩蓋真相。它把這些數字隱藏起來了,挺壞的。中共的做法非常令人不齒,它不敢公開,更令民眾猜疑。 王超表示,接種疫苗之後死的人比往年多,其實這些本是不該死的人。「火葬場每天燒多少人的數據,把曲線畫出來。但是它肯定是不敢畫出來的,因為這相當於它被當眾打耳光」。 他說,他看過一些資料,並進行過推算,他認為,2022年底疫情封控放開後「差不多有六百多萬人死亡」。 2022年12月,中共突然放棄「清零」政策,無預案放開封控措施後,又一波疫情大爆發,各地火葬場不堪重負,復陽和死亡激增的跡象隨處可見:各地醫院發熱門診等待看病的人山人海,同時一大批中共專家學者、多領域名人死亡。 流行病學家一直在努力拚湊2022年12月之後這波井噴般爆發的疫情的死亡數據,四個互無關聯的學術團隊得出的估計大致相似:這波疫情或已造成100萬至150萬人死亡。 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公佈的研究報告顯示,這波疫情死亡人數飆升到將近200萬人。 該中心是根據中國一些大學公佈的死亡率數據抽樣以及中國互聯網上搜尋進行研究的。 研究發現,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間,在正常死亡率之上,中國除西藏外的各省市區有187萬年齡在30歲以上的人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死亡。△
 
 
分享:
 
人氣:21,45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