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果出現瓦格納 會出現你想象不到的...
 
陸客
 
2023年7月2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打仗就得放權,不放權,等於擠到戰場上捱揍。可是一放權,就有機會擁兵自重。中共一慣的思想是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在軍隊上也這樣。雖然中共小團伙對外口徑很一致,對軍隊教育時都喊黨指揮槍,但在背後你撕我扯,誰都以黨的名義指揮槍。黨「團結」得如此扭作一團,這樣的黨來指揮槍,在看似高度一致的背後其實並不一致,甚至有時能把軍隊給擰成花。花樣年華很可貴,但花樣軍隊去打仗,尤其打硬仗,必出問題。戰爭是殘酷的,兩軍過招玩不得花架子,摻了那麼多共產主義花樣的軍隊,有十分力氣能使出六七分都算好的。

高度互疑互害,是中共體系的現實與存在方式。誰也不能信誰,信了真出事,就算不掉腦袋,進秦城監獄也不是件舒服事。臺灣問題能大過中央奪權嗎?中國沒有臺灣還是中國,大大要是沒了權柄就成了小小,何況小小們從未停止夢想成爲大大,甚至正在咬牙切齒的夢想着。

中國出現瓦格納的概率很高。別看上邊喊如何不疑,下邊喊如何忠心,那是沒打起來。人是會變的,沒打時不疑,打着打着就疑了;出發時喊忠,打着打着就不忠了。何況共產黨對人從來就這樣,一貫卸磨殺驢,那股黨性魔勁一上來,六親都不認,還管什麼親密戰友不親密戰友的。你對他一百個好,只要稍有一個八杆子打不着的小小事,他疑心一起就能整死你。不用誰離間,共產黨自己瞅自己,誰瞅誰都像造反的,這種事太多了。只要你有力量,你就被當作孵化中的瓦格納防備着,你和誰是一夥的都沒用。別忘了,瓦格納的頭頭,也曾經是普京最親密最信任的,以前天天管理着普京吃什麼,如果普京不信任,早就擔心會不會被這廚子藥死了。烏俄之戰,普京總結出了親密廚子靠不住,這會讓中共更堅信自己的總結:親密戰友靠不住。

馬列主義尖朝外,共產黨人最能、最會、最忍不住的就是挑別人的毛病,瞅別人正常事都能覺的不正常,甚至知道正常,也硬能想成不正常。用共產主義特色的病態心理互相盯,盯着盯着視線就會扭曲,心理就會失衡。領導瞅下邊,越瞅越像瓦格納要造反;下邊瞅領導,越瞅越像要拿自己當瓦格納去開刀。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這是共產黨親口說的,用在誰身上?中共這些所謂鬥爭經驗,都是取之於戰友,用之於戰友。

瓦格納現象如果在中國出現,沒有後退餘地。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中共那種秋後算賬與蛇蠍心腸。所以中國的瓦格納一出現必然一戰到底,必然和中共你死我活,絕不會像瓦格納對待普京那樣。即然要你死我活,必然怎麼有力度怎麼來,這裏就有一張明擺着的牌,爭民意,徹底在大陸把中共那些破爛事抖摟出來。中共一任黨魁曾說過:「如果人民知道共產黨歷史就會推翻我們」,共產黨內的瓦格納才最知道那分量。

中共已經是個爛朽樓,不禁震。你看現在整天兇着臉嚇唬人,只要被震掉一點碴,紙老虎一露陷,就容易招來人羣捅,就得稀里劃啦塌一地。全中國還有愛黨的嗎?沒有,只有幾個愛權的在死撐,一些上當的在傻跟,而在傻跟的人裏,有很多是揣着小算盤裝傻的。大多數人只是怕黨,在得過且過。對老百姓而言,別人咋樣不知道,反正共產黨確實不咋地,誰管你誰上臺誰下臺的,誰上臺老百姓還不一樣是老百姓。

怕,是中共認爲控制人挺有效的招,所以中共反覆衝中國人喊槍桿子裏面出政權。這是在恐嚇,是在赤裸裸告訴人民,老子說了算就是因爲老子有槍。然而事物一分爲二,恐嚇的同時,中共也把嚇唬人的底牌告訴了中國人,它認爲它有槍你才怕它,那麼你有槍它也怕你。所以,經過中共多年這麼不懈的開導,中國人也開竅了,原來怕是有前提的。所以,一旦中國瓦格納出現,有槍的中國人還要怕中共嗎?再怕豈不被共產黨說成是傻!

按照中共對社會的扭曲與迫害,一旦槍在手,對中共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的絕對少不了,甚至連沒仇瞎編的估計都不會少,這是跟共產黨學的。共產黨任何缺德想法缺德事,早晚會反過來落到共產黨人自己身上的,除非共產黨提前解體。

戰爭不是卡通片,一開戰,就不是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了,搞不好也有被別人玩死的可能。不上臺得瑟不會丟人現眼,一上臺得瑟,萬一下不來臺就得直接倒臺。這就像一個危重病人,本來氣還沒喘明白,突然想去裝楞和人家打場拳擊比賽,如果不是自己沒正事兒,那就一定是鬼催的,不打多活兩天,一打直接斷氣。

烏俄戰爭無疑對中共是個教材,從教材裏學好還是學壞,這得看它自己的選擇。好人都會從別人的經驗裏學點好,只有壞人才總想學點壞。中共的一些壞人,到現在似乎沒學出什幺正面東西來,想坑人的心思沒打消,好像還想變本加厲。有人大談臺海戰爭滅絕性打擊,有人大談中國死多少人無所謂,這種不拿人當人的勁,只有共產黨才有。所以,一旦有一天別人也不拿共產黨當人,也來個滅絕,那說起來真是共產黨自己的報應。

若真有那一天,黨員們死的、沒死的,看誰說過那些混賬話,你們就去找誰算賬吧。(轉自大紀元)△

 
分享:
 
人氣:36,31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