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揭秘为何中国经济刺激内需不起作用(多图)
2023年12月16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01
这几天,经济学家吴晓求又火了,一番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次他直接向资本市场开火,直指中国股市的症结: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定位问题,「融资市」不可持续,必须从「融资」转为「投资」,强化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
股市我之前也聊过很多,今天不再多说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多说无用!
向来就是知道有错,知道错在哪,就是不改,或许是层层利益之下改起来太难。
今天我想聊一聊其他的事情,吴晓求在近期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
不要再刺激内需了,因为老百姓根本没有收入,他们的口袋比脸还干净!
消费并不需要刺激,它并不是通过刺激产生的,而是建立在人们手中有钱,有收入的基础上。
他的观点其实很简明扼要:推动消费,关键是老百姓的裤兜要鼓,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能放心地去「吃好、喝好、玩好」。
02
这几年,大国博弈、三年疫情、经济下行,人们的实际感受越来越糟糕。
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都在为经济恢复活力寻找「药方」。
在当下的宏观语境下,我们都在说内需不足,在中国主要是消费不足。
所以很多专家开出的方子就是,大力刺激内需,刺激消费,经济由投资驱动转为消费驱动。
他们会说,你看美国、欧洲、日本等已开发国家,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普遍在70%以上,比如2020年美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为82%,欧盟为74%,日本为75%,韩国为64%,印度为73%。
而我们2021年最终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刚刚达到55%,这还是政府消费占据了很大一块的基础上。
但你知道这些国家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吗?
美国在80%以上,欧洲日本都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所得的占比只有可怜的43%,几乎全世界最低。
发改委也提出了刺激消费20条,但效果呢?
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却越来越低,似乎陷入了越刺激越收缩的窘境。
终于有经济学家说人话:别再刺激内需了,都没收入
消费是由百姓的经济状况决定的,就像吴晓求说的老百姓兜比脸都干净,你叫他拿什么去消费?
如果只是为了拉动内需,只关注老百姓怎么去花钱,而不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增加收入,就是制定刺激消费50条估计也是白搭,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单纯的喊刺激消费只是一种空洞的口号,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至是本末倒置。
03
我知道很多机构和专家都在盯著居民存款这块「大蛋糕」。
根据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执行情况报告,今年9月末,住户存款余额达到134万亿,同比增速高达16.5%,居民存款还在「狂飙」。
很多普通人对于这天量的居民存款完全无感,好多网友都说我怎么不知道我有那么多存款呢?
这个我们从今年中金公司发布的2023年中国财富报告,应该能看出其中的问题所在。
这个图应该展示的足够清楚了,我就不展开说了。
央行在报告中说,今年以来,继续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增强企业居民投资消费动力,并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很明显,如果居民存款继续「狂飙」,那么存款利率肯定还会降。
但这能刺激起来想要的消费吗?即便这是少部分人的财富,那肯定也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04
数字上我们的GDP还在年年攀升,但普通老百姓却感受不到这股繁荣的暖意,生活压力反而愈发沉重。
为何经济增长未能渗透到基层?
这其中是否存在某种结构性问题?
这种经济与民生福祉脱节的现象让人深思。
一套房榨干几代人的积蓄,这个现象是十分恐怖的。
房子、医疗、教育新时期的三座大山,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收入分配格局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更进一步加剧了国内需求的短缺。
政府需要注重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让人民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无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不是需要讨论?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
其实,你去算这个财政帐的话,需要的资金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消费市场的活力并非单纯地通过刺激就能达到,而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撑,需要老百姓有足够的实力和信心去支持。
通过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消费需求。
05
上面更应该出台更加精准的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减税优惠,让更多的人有创业的机会,从而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减少财富的集中现象。
我们大部分人的收入,来自于民营、中小企业,他们是就业的主要来源和消费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个裤兜里隐藏著秘密的时代,拉动消费,需从增收入、减负担两方面著手,才能找到真正的密码。
扩大内需的根本出路,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占比。
居民收入提高了,消费就会好起来,中国内循环才会畅通,中国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只有真正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以人民为本,通过全面的民生政策,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那么市场将迎来良性循环。
中国经济发展的背后,不能忽视普通老百姓的实际感受,让中国的繁荣不再局限于数字,而是真正融入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中。
刺激内需的关键在于,让经济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家庭,惠及每一个普通老百姓。△(转自阿波罗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