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斜塔不倒之谜(图)
 
2023年12月13日发表
 
中国上海的天马山上,耸立著一座斜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要斜。(《文昭思绪飞扬》提供)

【人民报消息】说起斜塔,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Torre di Pisa)。其实,中国也有斜塔,而且还斜得更离谱。

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上海松江区有一座小山,南北两座山峰,远远看起来像一匹奔腾的骏马,所以叫天马山。传说春秋时期吴国的铸剑高手干将曾经在这里铸剑,所以过去又被称为干山。

天马山海拔只有98米,只能算是江南丘陵地带,虽然也是山清水秀,不过在江南,这样的风景也并不出奇,但是天马山一直吸引著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玩,原因是山上有一座叫圆智教寺的佛寺。寺庙后面有一座奇特的塔叫护珠塔,塔身是砖石结构,一共有7层,高度大约20米。这座塔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因为塔身向东南方倾斜,看起来像是一个中国版的比萨斜塔,但是它实际上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斜得更厉害。

比萨斜塔最斜的时候,斜角大约有5.5度,在1990年代,意大利政府花了很大力气维修,但是只把它扳回来了大约1度,所以现在比萨斜塔的倾斜度是大约4度,而中国的这座护珠塔的,在2015年测量时,倾斜度却已达到了惊人的7度6分。更让人担心的是护珠塔底层的西北角,还有一个2米多宽的大缺口,那看起来就更加让人胆战心惊了。

根据清朝的地方志《干山志》记载,护珠塔是修建于1157年,是南宋周文达将军所修建的,是用来存放宋高宗(赵构)赐给他的「五色佛舍利」。

佛舍利是在释迦摩尼佛涅槃之后,火葬所遗留下来的奇特物体。

比萨斜塔开工不久就倾斜

其实,比萨斜塔准确地说应该是「比萨钟楼」,是比萨大教堂的附属钟楼建筑,原本是应该笔直挺立庄严肃穆的教堂旁边,不过建筑师当年并没有勘测出地基的质地不均匀,没有预见到土层的松软程度就开工了,再加上塔身的大理石材料本身就很重,所以开工不久就出现倾斜的现象,只好一边盖,一边调整设计,以解决倾斜的问题。

比萨斜塔从公元1173年开始建造,最终在1372年完工,工期长达200年,主要原因是资金和劳动力的短缺。

比萨斜塔的最近一次全面维修,是在1990年开始,持续了11年。虽然这次维修集中了各领域的专家,但是只把塔身稍稍「扶正」了44厘米,于2001年又重新开放,不过也只能维持300年左右。

护珠塔倾而不倒的原因

在中国上海地区的护珠塔,一直都没有得到过全面和专业的检修,在经历了火灾和挖宝行动留下大坑以后,它一斜就斜了将近300年。

有了比萨斜塔的经验作为对照,中国的专家就非常担心护珠塔会突然倒塌,所以从1980年代开始就对护珠塔进行全面检修,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护珠塔虽然是斜的,下方还有一个大空洞,但宝塔本身是健康的,完全不需要担心它会倒塌的问题。

专家们总结出护珠塔倾而不倒的两个主要原因︰

一个原因是塔身使用了一种强度的糯米石灰浆。其制作方法是用糯米烧成粥,再打成浆,再和石灰沙子拌在一起,成了古代的混凝土,它经久耐用,明清时代许多重要建筑都是用这种混凝土,明长城也是用了它。

另外一个原因是宝塔塔身是八角形状。塔的每一层都有八个面,每隔一个面开一个拱券门,不但可以节省砖料,而且减轻塔身的重量。相邻两层的门不开在同一个方向的墙面上,这使得每个没有开门的墙面都起到承重墙的作用,塔身受力也就很均匀。所以尽管有倾斜,但宝塔依然能够很好的取得平衡。

当然,专家有专家的视角,附近的居民又有另外的看法。

当地流传的传说是,塔东面20米的地方,曾经有一棵巨大的古银杏树,其主要的枝干看起来就像是龙爪向西伸展,像抓住了护珠塔的塔身,所以宝塔能挺几百年斜而不倒,这银杏树其实是山神之手。

有专家表示,比萨斜塔高54.8米,比护珠塔高了一倍多,塔身又是大理石的材料重量更重,重心倾斜倒塌的危险当然也更大。

哪个斜塔更牛

护珠塔和比萨斜塔,哪个更牛?哪个体现了更高超的设计和建设水平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要比较塔身的重量、倾斜的角度之外,还得对比这两座塔建筑材料的强度、地基的土层状况、气候和风阻条件等等等等。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比起石料建筑,砖木结构的建筑重量轻,但是它也容易吸收水分风化剥落,在多雨的中国江南地区,砖木结构的建筑有它自己的问题,一旦风化那又容易造成局部的受力不均,对承重结构带来额外的破坏。

所以,关于这座护珠塔,其实还有更多的谜题有待解开。△

 
 
分享:
 
人气:28,29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