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義舉 得善報(圖)
 
2020年5月13日發表
 



所謂福田就在心田,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天理昭彰,絲毫無差。

【人民報消息】所謂福田就在心田,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天理昭彰,絲毫無差。

仁心憐貧民 盡銷債券

明朝天啓年間,溧陽縣令南原一向樂善好施。有一年發生大饑荒。南原放米幾千石,借貸給貧窮飢餓的鄉民,糧倉一時間全部放空了,而他自己只能吃些稀粥度日。

到了次年秋天,有人勸他向貧民討債。南原說:「貧窮的百姓艱難地度過大饑荒,如今稍微緩過來,就去逼其還債,我實在不忍心。」於是取出所有的債券,當場都銷燬了。

中國民間百姓常說「祖上積德」。祖上積下大德,後代子孫可享高官厚祿,或取得功名。後來他的曾孫蘭枝高中榜眼(進士第二名,僅次於狀元),元孫端書高中探花(進士第三名)。

子常借貸 父燒債券安民心

南朝劉宋官員顧覬之曾擔任山陰縣令。他處理政務化繁爲簡,很有成效,將一個縣治理得有聲有色,因此平日沒有太多的事。

顧覬之的第三子顧綽積累了很多財富,鄉里百姓每遇到難關就找他借貸,因此不少人欠下他的債務。顧覬之屢次勸說,卻屢禁不止。

後來,顧覬之要到吳郡做官,於是想了一個辦法,把其子收藏的一大櫥債券全都燒燬,並告訴遠近百姓:「你們欠三郎的債都不用還了,所有的債券都燒燬了。」

顧覬之認爲,人的一生都已註定好了,不是人爲的因素所能改變。人只能恭敬安份地做人,守住自身的道德,相信天命安排的運程。但是一些愚笨的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一味地胡亂祈求好運,不注重修身養德,終究不是正道,所作所爲只不過徒勞罷了,而且對於成敗得失也沒有幫助。他將這些想法告訴侄兒顧願,叫他寫了一篇《定命論》。

顧覬之去世後,朝廷追贈鎮軍將軍,賜其諡號「簡子」。滄浪亭五百名賢祠像對他的讚語曰:「落落自異,不阿倖臣;偉仁同調,高步後塵。」

(參考數據:《唐摭言》、《宋書.顧覬之傳》、《富室珍言》)△

 
分享:
 
人氣:21,47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