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逃疫良方:向神明悔過(圖)
 
宗家秀
 
2020年3月3日發表
 



當國家發生天災人禍、政權危難之時,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會沐浴齋戒,祭祀天地神靈,自省「罪己」,懺悔自己的過錯和失誤,有時會對全天下頒佈「罪己詔」。

【人民報消息】大疫來臨,如何逃命?現代人往往重視物質和技術層面的防禦和醫護,依靠絕對的隔離和疫苗的研製開發。但在中國古代,人們根本就沒有隔離和疫苗這些現代醫學的概念,大疫中很多患者仍然得以倖免。這是什麼原因呢?

漢末瘟疫頻繁

東漢末年至晉初年,全國性大瘟疫共有二十多次。漢桓帝在位二十年,中原地區流行瘟疫高達十二次;漢靈帝時發生過一次;漢獻帝時發生了兩次。京師洛陽的瘟疫高達十六次之多,曹操有《蒿里行》詩云:「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官方資料記述,自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157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國人口由5,650萬降爲1,600餘萬人。《宋書.五行志》記載,咸寧二年春正月,洛陽大疫,死亡人數達十萬人,國家機構無法正常運轉,皇帝因此下詔取消一切禮節性儀式。

東漢末年的瘟疫對還軍隊的戰鬥力影響甚大,《資治通鑑》記東漢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皇甫規伐羌之戰「軍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著名的赤壁之戰,因受瘟疫影響而改變了戰局。《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漢末人們統稱瘟疫爲「傷寒」。也有後世學者認爲是斑疹傷寒、鼠疫。患者往往高燒喘息,氣短而絕。發病急、身上有血斑,死亡率高。張仲景在其《傷寒論.自序》中記載,漢獻帝建安元年到九年間,他的家族本來有兩百多人,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死於傷寒。

建安二十二年,《後漢書.獻帝紀》記載:「是歲大疫。」《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引《魏書》記載:「去冬(公元217年冬)天降疫癘,民有凋傷。」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四子就是在這場大瘟疫中死去的。也有人認爲七子中的王粲也是死於這場瘟疫。無怪乎曹丕說:「疫癘數起,士人凋落。」

這場瘟疫規模很大,有人認爲是流感,有人說是新疆出血熱病毒從西域傳入內地,但這兩者都不會在夏季爆發,因此,人們懷疑更有可能是鼠疫和傷寒。

「疫」爲「邪亂之氣」

現代人認爲瘟疫是一種病毒造成的大規模的流行性疾病。這是現代科學所能探測到的時空範圍對瘟疫的認識。早在中國古代,人們對瘟疫的認識不只是侷限在物理、生物層面,而是有着更爲廣闊和深遠的認知。

《說文解字》對「疫」的解釋是「民皆疾也」。秦漢及那之前的時期,人們對「疫」的解釋有兩種。

一種認爲是「邪亂之氣」。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數》曰:「天氣上,地氣下,人氣在其間。」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更指出,人間君臣如果離德逆天,上天就會降天譴,告誡君王歸正,如再不歸正,大難將至,不可挽回。

東漢著名經學家何休曰:「民疾疫也,邪亂之氣所生。」所以,古代一旦發生全國性的瘟疫,君王大多會反省自己的施政:是否不敬神明?是否親小人而遠賢臣?是否暴戾殺戮而讓蒼生受苦?

有學者統計,自兩漢時期至清整個兩千年期間,幾乎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君王向天下發布罪己詔的事件發生。君王的罪己詔,實質是人主向天懺悔己過、與民謝罪的檢討書,同時向神明與百姓發出決心改過的誓約。

東漢大災年間,漢恆帝曾不止一次發佈罪己詔。建和三年十一月,恆帝詔曰:「朕攝政失中,災眚連仍,三光不明,陰陽錯序。監寐寤嘆,疢如疾首。今京師廝舍,死者相枕,郡縣阡陌,處處有之,甚違周文掩胔之義。」漢恆帝同時在詔中宣佈政府將給災民撫卹、喪葬補貼。

另一種解釋認爲瘟疫爲疫鬼所爲。《漢舊儀》中認爲顓頊有三子,死而爲疫鬼。人們通常認爲,大規模的瘟疫是陰間的厲鬼作崇。爲了消除瘟疫,人們就驅除厲鬼,因此在東漢興起了一種叫做大儺的驅鬼儀式。

大儺驅鬼儀式需要請天神、百姓崇敬的神靈或供奉歷史上有德之士,因爲邪不壓正,敬神明奉聖明而驅邪。

張天師教人思過避疫

張天師原名張陵,後改名張道陵,東漢天師道(正一道)創始人,沛國豐縣人(今徐州豐縣)。相傳他在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遇老子降臨,傳授其《太平洞極經》,命爲天師。後人稱他爲道教三祖之一,壽達123歲,在四川渠亭山昇仙而去。

張道陵學道之後,能給人祛病。他在蜀地收了好幾萬戶的弟子,因爲蜀地人單純樸實,與道相合,易於引導。張道陵帶着衆人開路架橋、修木鋤草、清理垃圾,義務地去承擔方圓幾十裏的公共事務。

張道陵從來都不用強制的手段對待學徒者,而是用道德禮義去引導和規範人們的行爲,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當時也正是瘟疫橫行的時候,張道陵就幫他們治瘟疫,方法很獨特。

張道陵讓有病染疫的人把自己一生所犯的錯誤一條條都回憶清楚,記下來親筆寫好扔到水中,同時向神明發誓,不再做那些錯事和不好的事,如果再犯錯就讓自己的生命終結。人們紛紛按照此法去做,果然瘟疫不見了,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病都好了,瘟疫不見了。

這一做法不僅祛除了瘟疫,而且人們更加敬重神明、更加重德向善,社會的犯罪率明顯減低。事實上,張道陵用這種方式留下了他那一法門的道(濟世的方式)。

古人說「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舉頭有神靈,當人真心懺悔的時候,神靈是能夠看得見的,就會把人身上的邪氣和背後的厲鬼趕走,在人類可探測的這個空間裏表現出來的,就是瘟疫突然不見了,人好了。

向神明懺悔就能祛除瘟疫、服用丹丸就能起死回生,這在現代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甚至被說成「迷信」。但這些的確是有史可查的,其實古人的道德水平更高,一般不會信口開河、不會沒有事實根據而憑自己的想象去記載歷史或任意篡改歷史。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災難面前,如果我們可以遵從古訓,敬天法祖、反躬自省,說不定可以尋回生命深處的記憶,以此得到神明的護佑,平安度過劫難。

(參考數據:《後漢書》、《獨異志》)△

 
分享:
 
人氣:66,27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