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孔子晚年曾對兩件事感到懊悔(圖)

杜若




孔子晚年,曾感嘆道:「我曾經以言取人,看錯了宰予;曾經以貌取人,看錯了子羽。」

【人民報消息】常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歷代天子士人所敬重的孔子,晚年時曾對兩件事感到懊悔。

在孔門弟子中,有兩個人曾讓孔子頗為困擾。一個是宰予,敢和孔子頂撞,以言語冒犯他。一個是淡臺滅明,看起來容貌醜陋兇惡,好像資質也很淺薄。

服喪之爭 引孔子憂心

宰予,姬姓,宰氏,單名予,字子我,是魯國人。宰予初入孔門,孔子很喜愛他。因他口齒伶俐,能言善辯,看起來資質很高,是個可造之才,所以孔子對他抱有很大期望。但在實際教學中,宰予的表現漸漸引起孔子反思。

有一天,孔子講起服喪之禮。宰予問:「服喪要三年,時間真是太久了!君子在三年的喪期中不習禮,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奏樂,音樂就會荒廢。而且舊年的谷子吃完了,新谷已經登場;春夏秋冬四季攢取火種的木頭已挨次換過。凡物年周已盡,所以守喪一年也就可以終止了。」

孔子一聽他說服喪僅僅一年,於是說:「(只服喪一年)你就開始吃新鮮的稻米,穿起華麗的衣服,這樣做你心安嗎?」宰予說:「我心安啊!」

「你心安,那你就那樣去做吧。君子守喪時,向來是吃飯不覺得香甜,聽樂曲也不覺得快樂,住在家裡也不覺得舒服,所以才不那麼做。如今既然你覺得心安,你就那樣做吧!」孔子無奈地說道。

當宰予出去後,孔子說:「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來,直到三歲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服喪三年,這是天下通行的喪禮。難道宰予對他的父母就沒有三年的愛嗎?」孔子實在不理解這個弟子。

宰予晝寢 遭夫子痛罵

還有一次,宰予大白天睡懶覺,孔子長嘆一聲,說:「唉,腐爛的木頭不可雕刻,用糞土堆起的墻也不堪塗抹!對於宰予這樣的人,我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古時,人們敬天順道,就連作息時間,也認為應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的大好時光,應該用來好好進修學業,不應該懶惰。所以當孔子看到宰予白天睡大覺,氣憤到用「朽木、糞土」之類的話訓斥他。

這件事也令孔子反思一番,他說:「起初我看一個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看一個人,聽了他說的話,還要再觀察他的行為。」孔子坦承,以前以言取人,當看到宰予的表現後,他就改變了想法。

儘管如此,單論言語上的成就,孔門弟子中要屬宰予和子貢最為卓越。《孟子.公孫醜上》也承認:「宰我(予)、子貢善為說辭」。孔子曾說「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他的弟子們全都是異能之士。

子羽之父心懷忠心 贏得大夫信賴

另一個弟子淡臺滅明,是魯國武城人(武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南),曾經不被孔子看好。淡臺是複姓,名滅明,字子羽。《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一說小四十九歲《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子羽的父親與吳國大夫王犯關係很密切。魯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吳國興兵討伐魯國。吳國大軍兵臨城下,魯人擔心子羽之父會與吳人暗中勾結,裡應外合滅掉魯國。

當時,魯國的一位大夫子服景伯說:「吳師來,斯(指子羽父親)與之戰,何患焉?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吳國軍隊來了,就跟他作戰,有什麼好怕的?並且召他就來,又有什麼可要求的呢。在魯國面臨危難的關鍵時刻,子羽之父深明大義,忠於魯國,受到大夫的信賴。

子羽「行不由徑」

孔子的弟子中,子遊是唯一的南方人,他擔任武城宰時,子羽在他手下當差,做過一個小官。子遊覺得子羽為人正派,做事規規矩矩,很守本分,從來不耍弄手段,不做投機取巧的劣事。因此當孔子問他:「你在那裏做官,有沒有發現什麼人才?」子遊就向孔子推薦子羽。

子遊推薦子羽時,說過一句話「行不由徑」。「徑」指小路,他欣賞子羽行事坦蕩,平時走路也只走大道,從來不抄小路。子羽做人也是如此,坦率正直,從不耍小聰明,貪占他人的便宜。子羽雖在子遊手下當差,如果不是因為公務,他絕不會擅自跑到子遊房間,也不會仗著上級長官的權勢去欺壓他人。子羽有他父親的美德,忠於所負之事,為人公正無私。

子羽初入孔門,孔子看到他相貌醜陋兇惡,以為他資質平庸,沒有什麼才能,所以很失望。子羽拜其為師,跟隨孔子學習。子羽到南方吳楚等地教授禮樂,當時跟隨他的弟子就高達三百人,受到各諸侯國的尊敬,而他本人行事公正無私,在魯國擔任大夫。

所以,孔子晚年聽說子羽的消息,感嘆道:「我曾經以言取人,看錯了宰予;曾經以貌取人,看錯了子羽。」

(參考數據:《韓非子》、《論語》、《史記》、《春秋左氏傳》、《孔子家語》)△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2/14/70423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