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古人寬忍大度故事數則(圖)
 
2019年8月4日發表
 
寬容忍讓、大度雅量是傳統美德,爲人處世中能夠做到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亦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而對待他人忍讓也是善良的體現。

【人民報消息】寬容忍讓、大度雅量是傳統美德,爲人處世中能夠做到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亦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而對待他人忍讓也是善良的體現。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下的古人,寬容大度的胸懷與質量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鑑。 諺語說:「被刀槍所傷容易忍受,而被謗言所傷是最難消解的。」而古人是如何對待中傷自己的人和事的呢? 終不自辯 北宋時蔡襄曾經在會靈東園飲酒,席間有一位坐客射箭誤傷了一位遊人,坐客立即說是蔡襄的箭矢傷害了遊人,京城裏一下子都紛紛傳說這件事。 皇帝聽說後問蔡襄是否有此事,蔡襄只是叩頭請求原諒,始終不替自己辯白,從宮中回來以後也沒有告訴別人。 終不自明 東晉的高防曾任澶州防禦史張從恩的判官,當時有一名軍校段洪進偷了官府的木材做傢俱,張從恩知道後很是氣憤,想殺了他。段洪進爲保全自己,就僞供說:「這都是高防讓我乾的。」張從恩向高防證實段洪進的話,高防承認了這件事,段洪進因此免於一死。 很快,張從恩拿了一萬緡錢、一匹馬送給高防,打發他走了。高防平靜地離去,始終不辯明自己的冤枉。後來張從恩又派人將高防追了回來。過了一年多,張從恩的親信說高防自己認罪,是爲了救人一命。張從恩驚歎不已,更加禮待高防。 施捨給別人錢財,這是不難做到的事,但是善待正在侵害自己財物的人,這個境界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得金不認 張知常在太學的時候,家裏託人帶給他十兩金子,同寢室的人趁着張知常不在,打開他的箱子把金子拿走。學校的官吏召集同寢舍的人進行搜查,搜到了金子,張知常卻說「這不是我的金子」。 那個同寢舍拿金子的人趁夜晚將金子放在衣袖中歸還張知常,張知常知道他很貧困,送了一半金子給他。 前輩們說張知常送人金子,這是人們容易做到的;但是倉促中得到金子卻不認,這是別人所做不到的。 濟盜成良 曹州於令儀,本是市民,爲人忠厚,不損人利己,晚年家境頗爲富裕。 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盜,於令儀的兒子們抓住了小偷,原來是鄰居的兒子。 於令儀問他說:「你平時從未做過壞事,何苦做小偷呢?」 那人回答:「都是貧窮逼的。」 於令儀問他需要什麼,小偷回答有一萬錢就足以買食物及衣服了。 於令儀按照他說的數目給了他。小偷剛一走,於令儀又叫他回來,小偷很害怕,以爲於令儀反悔了,要告發他。 於令儀對他說:「你十分貧窮,卻揹着一萬錢,恐怕夜裏巡邏的人會盤問你。」於令儀將他留到天亮才打發他走。小偷十分慚愧,終於成爲良民。鄰居鄉里都稱於令儀是善人。 於令儀選擇子侄中的優秀者,興辦了學校,請有名望的教書先生來執教。於令儀的兒子及侄子陸續考中進士,成爲曹州南面一帶的望族,這也是他做善事的福報吧。 寬容不等於縱容。別人傷害自己,可以寬容隱忍,不放在心上,如若安邦濟世,當選賢良。 自擇所安 北宋名相張齊賢升爲江南轉運使。一天舉行家宴,一個僕人偷了若干件銀器藏在懷裏,張齊賢在門簾後看見卻不過問。後來,張齊賢晚年任宰相,他家的僕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僕人沒有官職俸祿。 這個奴僕乘空閒時間跪在張齊賢面前說:「我侍候您時間最長,比我後來的人都已經封官,您爲什麼獨獨遺忘了我呢?」於是哭泣不停。 張齊賢同情地說:「我本來不想說,你又會怨恨我。你還記得在江南時,你偷盜銀器的事嗎?我將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沒有告訴過別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現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員,激勵賢良,斥退貪官污吏,怎能推薦一個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長時間,現在給你三十萬錢,你離開我這兒,自己選擇一個地方安家吧。因爲我既然揭發這件過去的事,你也必然有愧於我而無法再留下。」僕人十分震驚,哭着拜別而去。 程頤講過:「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識量過人者能之。」 陸游詩云:「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內心期有頤。」 杜甫有言:「忍過事堪者。」 (參考數據:元 吳亮:《忍經》)△

 
分享:
 
人氣:31,23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