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令的由來(圖)
 
心語
 
2017年9月3日發表
 



秦始皇像。

【人民報消息】往往有人對來訪的客人不是很歡迎時,總會明示、暗示地催促客人離去,客人就會說自己被主人下「逐客令」了。在《聊齋志異‧卷十一‧陳雲棲》也有記載:「若不下逐客令,俾得長伴老母。」另清朝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二位如再喧譁,不獨耽誤嬌音妙舞,恐金母要下逐客令了。」那麼,爲什麼驅趕客人稱爲「逐客令」呢?

「逐客令」的典源出自《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是說在秦始皇時,展開大規模搜索,驅逐居留在秦國的客卿。李斯上書勸說秦王,才廢除逐客令。「逐客令」一詞中的客,是指客卿,也就是請他國人到本國來做官,官位爲卿,並以客禮對待,所以稱爲客卿。所以,「逐客令」原是指秦始皇驅趕各國客卿的命令。

另外,《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也記載秦王下「逐客令」的事件。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原是秦相國呂不韋的門客,後來深受秦始皇重用,被任命爲客卿。呂不韋原是衛國濮陽人,因幫助秦莊襄王繼位有功,被任用爲相國,封文信侯。後來,呂不韋受到宦官嫪毐叛亂的牽連而被罷官,恰在此時,一個叫鄭國的韓國人以修築渠道引水的名義到秦國當間諜,但不久身份就被發現。也因此,導致秦王對客卿產生疑慮和不信任。

當時,秦國的皇族和大臣們都對秦王說︰「各諸侯國派來侍奉秦王的人,大都是來爲他們國君遊說,並離間秦國罷了,請求大王把客卿一律驅逐。」李斯也在被驅逐的客卿名單中。於是,李斯就上《諫逐客書》,他列舉過去很多客卿對秦國所做的貢獻,也說明逐客對秦國將產生的損害,最後終於說服秦始皇,取消逐客令。

後來,主人驅趕客人就稱爲「逐客令」;主人明示或暗示,催促客人離開就稱爲「下逐客令」。△

 
分享:
 
人氣:36,35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