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生物鐘奧祕 美三遺傳學家獲諾貝爾醫學獎(圖)
 
2017年10月4日發表
 



三名美國遺傳學家因在調節生物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得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人民報消息】自10月2日開始,2017年諾貝爾獎項陸續揭曉,生理學獎或醫學獎是每年諾獎委員會頒發的第一個獎項。

揭生物鐘奧祕,美三遺傳學家獲諾貝爾醫學獎:當地時間10月2日上午11點35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會祕書長托馬斯.佩勒曼(Thomas Perlmann)在瑞典卡洛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廳宣佈,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遺傳學家傑弗裏.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殊( Michael Rosbash)以及邁克爾.維.楊(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控制人體晝夜變化的分子機制。」

三位科學家利用果蠅作爲模式生物,分離出一個能控制日常生物節律的基因。他們發現這種基因編碼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夜間在細胞中增加,白天則減少。三位科學家還發現了其它控制這種生物鐘過程的蛋白質成員,這些成員類似於管理細胞內部維持生物節律時鐘的發條。

開發冷凍電鏡技術,三人獲諾貝爾化學獎: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1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在瑞士洛桑大學工作的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理查德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在「開發冷凍電子顯微鏡,對溶液中生物分子結構進行高分辨率測定」方面做出的貢獻。

電子顯微鏡長期以來被認爲只適用於觀測死亡物質,因爲強大的電子光束會破壞生物結構。這幾位科學家通過對凍結的生物分子進行觀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該技術意味着科學家可以對病毒和細菌(如「寨卡」病毒)在其天然狀態下進行顯微鏡觀測。△

 
分享:
 
人氣:39,25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