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文化 › 文章: |
爲善最樂 官清民樂(圖)
【人民報消息】 爲善最樂 清朝的張沐,是河南人,在康熙元年,擔任直隸內黃知縣。縣裏的百姓苦於賦稅徭役不均,張沐就主持公道,奸詐的人就收斂行跡了。天大旱,自從八月就不下雨,直到次年九月,百姓飢餓的厲害。張沐極力籌備賑濟,勸富民借出糧食,官府記錄數量,等到秋天莊稼豐收時,償還給富民。人人爭着響應,百姓免於流離失所。 張沐讓百姓各自在自家門上書寫「爲善最樂」四字以自警。他寫了一些勸善語,教百姓誦讀。婦孺聽了,沒有不欣欣向善的。 康熙十八年,賦閒在家的張沐,再次被啓用,到四川資陽縣上任,路過內黃縣,百姓遮道慰問,日行僅數里,對他留戀至此。 官清民樂 清朝的張壎是江蘇人。康熙十七年,擔任登封縣令,單騎上任。途中與登封縣的小吏同宿,小吏竟不知他是長官。到任後,發誓不取百姓一文錢,不冤枉一人。他在縣衙前樹立一塊巨石,刻着「永除私派(永遠革除謀私的攤派)」。他設了一個信箱,百姓可以自己封上信封、投遞訴訟狀。他招集流亡的人,監督他們耕種,根據土質適合種什麼,種植木棉和各種果實。 他大修學校,從縣城到郊外,設立了二十一所學舍。教授兒童學習,時常巡視檢查功課。閒暇時,他騎着驢,走遍郊區詢問百姓疾苦,有小的訴訟,就在農田間斷案,方便百姓。 西部的呂店地區,風俗喜好打官司。張壎查訪到里長張文約賢德,就讓他引導鄉民,風氣爲之一變。里長申爾瑞(人名)虧錢了賦稅,要受杖刑,在路上拾到別人交稅的金錢,就還給失主,寧願受責罰,也不貪圖別人的財物。張壎認爲他有義行,表彰了他家。縣裏的訴訟越來越少了,奸詐虛僞的人無所容身,小偷大多自行逃離。縣衙裏的執事官,操起農具種莊稼,原因是在官府沒有得錢的機會,沒有油水可撈。 張壎在任五年,百姓知道了好歹,越來越興盛,在門上書寫「官清民樂」四字。耿介曾嘆道:「此地,是別樣的世界啊。」 康熙二十二年,張壎因爲政績卓異被推薦,升任廣西南寧通判。離去那天,百姓遮道哭泣,在各鄉立了祠堂,掛起他的肖像,在他活着時就祭祀他,以示愛戴,在祠堂裏寫上「天下清官第一」。 (事據《清史稿》)△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