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車自燃成空殼 新生兒9天突起火(多圖)
 
許靈
 
2014年10月13日發表
 



10月10日凌晨2點鐘在南京五所村小區,一輛面包車突然自燃。
自燃的面包車整個車身被火球包裹。

【人民報消息】「自燃」就是在沒有外界火源的介入下,突然毫無徵兆的起火,而且速度迅猛,一發不可收拾。

爲什麼會自燃,沒有人可以解釋的了。最恐怖的是人體自燃,多大的火都不會使周遭物品發生火災,只是從身體內部開始燃燒,而且無疼痛感。有一個例子是一位獨居的外國老年婦女坐在椅子上看書,腳和小腿都燒沒了,她竟然不知道。當她無意中發現時緊急打電話給女兒,女兒趕來時,人已經燒沒了。

近些年,國內報導的自燃事件也不少,一次大白天一個男子從商店出來,突然自燃,嚇的直跳,旁邊人幫忙滅火。公交車自燃,各地區都有零星報導。

南京停放的面包車突然自燃

新華網10月11日高清圖片報導,10日凌晨停放在路邊的一輛私家面包車自燃,大火沖天,完全燒燬。
  
報道說:2014年10月10日凌晨2點鐘在南京五所村小區,一輛面包車突然自燃。四所村派出所保安發現火情以後,立即拿來滅火器滅火,但由於火勢過大,無法將火撲滅,十多分鐘後,方家營消防隊員趕到現場,經過20多分鐘的營救,大火終於被撲滅,但面包車已燒成空殼。




自燃的面包車停放在一行車中,火光沖天,觸目驚心,但只燒自己,不危及其它車。



自燃的面包車燒成空殼。



面包車大火撲滅後,後邊的轎車前四個車燈和通風板被烤的變了形,但沒有燒到。

據周圍的鄰居講,這輛做屋面防水工程的車已經停在這裏好久沒有動過了,直到整個車子燒燬,車主也沒有出現。

當時,自燃的聲勢很大,現場大火是從面包車尾部先燒起來的,大火很快就將整個車子吞沒,現場還發出陣陣爆炸聲。

圖片顯示火光沖天,前後停放的轎車隨時有燒着的危險。但奇怪的是,大火把車燒成了空殼,但大火被撲滅後,僅僅是面包車後面的那輛轎車遭了點兒殃,前四個車燈和通風板被烤的變了形(竟沒有被燒到),其它車輛都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又是一起怪事。

僥倖存活下來的「自燃人」




弗蘭克-貝克是僥倖存活下來的「自燃人」。

據東森新聞報道,美國人弗蘭克-貝克(Frank Baker)在越戰中一度瀕臨死亡,也因此贏得兩枚紫心勳章,但說到他這輩子最驚恐的時刻,應是發生在1995年6月。那天,他坐在美國佛蒙特州家中和朋友聊天,「我們準備去釣魚,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突然,我的身體就燒起來了。」

人體自燃現象(Spontaneous Combustion)頗爲罕見,能夠活着敘述當時情景的「受害者」更是少之又少。貝克是個經歷過人體自燃後,僥倖存活下來的「自燃人」。

貝克那時候正在向友人皮特-威利(Pete Willey)展示他的打獵用具,接着感覺到身側有點熱熱的,低頭一看,才發現自己的身體竄出火苗。

貝克沒有抽菸的習慣,事發時附近也沒有火源、打火機,甚至連一點菸都沒有;火焰不停歇的爬過他的身體,從腰側一路燒到手臂,把他嚇得驚慌失措。幸好他的朋友也在旁邊,威利立刻拿上衣拍打着火之處,經過好一段時間終於撲滅火勢。

後來貝克被送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這個火併非從外面點着,而是由內而外燃燒。 爲什麼會這樣,醫生也沒有答案。

出生9天就出現自燃現象




印度男嬰拉胡爾出生不到3個月已經自燃3次。(圖/取自India Today)

據印度媒體India Today2013年8月報道,印度男嬰拉胡爾(Rahul)才不到3個月大,已經承受了三次自燃的痛苦。

第一次自燃是在他出生才9天的時候。醫生表示非常驚訝,他說:「我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案例,非常罕見!」

關於自燃的報導並不鮮見,但報導提到的一般發生在中年或中年以上的人身上,從拉胡爾的案例可以證明,自燃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

自燃當然不是件好事,出生才9天的孩子自燃固然很可憐,但這個例子卻從另一個視角提醒人們:人是有輪迴轉生的,無論幹了好事還是壞事,都不能一死百了。

從視頻中看到,還不到3個月大的拉胡爾靜靜躺在病床上,不哭也不鬧,男童那略顯焦黑的膚色隱約可見。拉胡爾的父親說,「醫生說他們沒辦法根治他的病,只能治療他的傷,我已經失去所有,希望政府能夠幫幫忙。」

醫生說,以目前的醫學技術,對自燃這種怪病根本束手無策,因爲不知道原因,無法對症下藥。家人滿臉憂愁,一邊對拉胡爾是否會再自燃、能否活下去甚感憂慮,一邊對治療其燒傷的鉅額醫療費淚眼茫茫。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天理,對哪一個人都適用。這世不還,下世還。聽說下世還,還要還的更多呢。誰知道拉胡爾投生到這個家裏是不是來討債的。

世間有很多迷,也有很多警言,雖然我們未必能知道每一個個案是怎麼回事,但那些警言已經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93,75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