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過年吃餃子(圖)
 
緞妹
 
2014年1月22日發表
 



爲了紀念張仲景的善舉,模仿「嬌耳」的外形做成「餃子」。

【人民報消息】除夕夜全家人圍爐吃年夜飯時,在中國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因爲它的外形酷似人見人愛的銀元寶,端上一盤盤的餃子,取意「元寶滾滾來,新年大發財」。甚至包餃子時,還特意包進一枚消過毒的硬幣,看誰先吃到它,就意謂着來年必能多掙錢。

因爲「餃子」諧音「交子」,故在除夕的當晚就事先包好,在半夜「子」時(大年初一)煮來吃,此刻適逢「舊歲」與「新年」的交替,吃餃子有「更歲交子」之意,象徵着「辭舊迎新」,所以在新年的第一時刻,吃口餃子是大吉大利之事。

另個原因是爲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的義診善舉:東漢末年,南陽有位仁心仁術的名醫張仲景,在嚴寒的「冬至」,看見許多窮人的耳朵都被凍傷潰爛,於是就開了一帖,名叫「祛寒嬌耳湯」的藥方,叫他的弟子搭起醫棚,並選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先在鍋裏熬煮後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免費舍藥給爛耳的窮人服下,這「一碗湯兩個嬌耳」的袪寒熱湯後,血液通暢,渾身發熱,兩耳變暖,潰爛的耳朵也就漸漸痊癒了,張仲景開棚舍藥的義診善舉持續到「除夕」,直到人們的爛耳都康復爲止。

人們爲了感謝及紀念張仲景的義診善舉,就模仿「嬌耳」的外形,做成過年的食物,稱它爲「餃耳」或「餃子」,並在大年初一的一大早吃,互相慶祝爛耳的康復,並祈求在新的一年中好運降臨。甚至在每年的「冬至」也要刻意吃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救人之日。一直流傳到今天,北方人仍盛行在除夕的半夜子時(大年初一)吃餃子的習俗。△


 
分享:
 
人氣:42,61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