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該給誰設黑名單?(圖)
 
周曉輝
 
2011年6月19日發表
 



近日大陸媒體報導,中國大陸目前有2200種食品添加劑,有檢驗標準的只佔總數的近四成,有六成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圖爲6月13日,合肥一超市食品櫃檯。

【人民報消息】日前,大陸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羣安在「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交流座談會上稱,爲了打擊或遏制個別媒體「有意誤導人民」、「傳播一些錯誤的信息」,衛生部將對這些記者建立黑名單。

衛生部建立記者黑名單?這可真是咄咄怪事!按照中共官方定義,衛生部不過是主管衛生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其主要職責是: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負責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並組織實施,組織制定藥品法典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組織制定國家藥物政策;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組織制定食品安全標準,負責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風險評估、預警工作;負責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發佈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信息;負責醫療機構(含中醫院、民族醫院等)醫療服務的全行業監督管理,等等。

從其羅列出的17項職責中,根本沒有一條是建立記者黑名單的。姑且不談政府部門是否有權力建立記者黑名單——因爲在民主社會,媒體代表民衆行使着監督政府的職責——但顯而易見,衛生部此舉與其基本職責相距甚遠,實乃是不務正業。

爲何衛生部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行此不務正業之事?當然是一些良心尚存的記者的真實報導觸到了衛生部的痛處,從有毒奶粉到「瘦肉精」,從敵敵畏泡金華火腿到殘留農藥超標的水果,從染色饅頭到激素催熟的黃瓜、草莓、獮猴桃,從糖精水和色素勾兌的「葡萄酒」到多得難以計數的假藥,從愛滋病的蔓延到SARS流行時的信息不透明,從三聚氰胺到塑化劑監管的缺失……每一個報導背後都有着衛生部門失職的影子。

也許衛生部會不無委屈地說:我們已經盡力而爲了。比如在2008年有毒奶粉曝光後,衛生部接管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並在當年12月12日高調公佈了第一批「非食用物質及易濫用食品添加劑黑名單」。而且迄今爲止,這份黑名單已經公示了六批。比如,不久前,當塑化劑在臺灣掀起軒然大波時,衛生部很快有了「緊急將塑化劑列入食品添加劑黑名單」之舉……

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衛生部的「行動」非但沒有使有毒食品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衛生部真的很好地履行了職責了嗎?

從食品安全上來說,衛生部的職責不是除了制定食品安全標準,負責食品及相關產品的安全風險評估、預警工作,還有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統一發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嗎?可是我們看到衛生部所做的就是事後發發通告,而且究竟隱瞞了多少真實情況實在讓人憂心。在一次次有毒食品曝光前,衛生部門在幹什麼呢?

從疾病預防控制方面來說,衛生部的職責不是除了制定實施重大疾病防治規劃與策略、制定國家免疫規劃及政策措施外,還有協調有關部門對重大疾病實施防控與干預,發佈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信息嗎?可是當SARS、禽流感、賣血致愛滋病蔓延、蜱蟲致人死亡發生時,衛生部高官們卻面不改色地說「無妨」,而直至疫情不可控制時才「掀開了疫情的一角」。

這樣失職的衛生部怎能讓百姓們信任?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衛生部屢屢失職且毫無愧色?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上上下下的官員鮮有受到處分的。除了那個SARS期間表現拙劣的張文康部長被免改任他職外,其他高官基本都可以穩穩當當的做下去。同中共其他高官一樣,衛生部門的官員們的信條是:黨的利益永遠高於人民的利益,黨不想讓黑暗面曝光,影響社會穩定,那麼即使遍地是毒,即使瘟疫橫行,衛生部也要空口白牙糊弄老百姓。這也就可以理解爲何張文康在被免兩年後可以擔任政協高官,因爲黨捨不得如此「忠心」的官員受委屈。

除了衛生部門官員們的信條使他們失職也毫不在意外,「官商勾結」也是其無法履行其職責的另一重要原因。通過不少報導,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劣質產品的生產窩點竟然證照齊全,而正是這些「合法文件」成爲假冒僞劣的最大保護傘。誰發給他們這些證件的是不言而喻,其所折射出的問題是衛生部門的監管職責到底在哪裏?或許在諸多官員們看來,對金錢的追逐更甚於對人民的責任。

此外,中國多個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等方面的互相推諉亦造成了衛生部的失職。

很顯然,只要中共一黨專制尚存,造成衛生部失職的上述原因就不可能根本消除。而本已失職的衛生部,卻還希望自己的遮醜布不被揭下,遂將大棒揮向了頻頻曝光自己不作爲的記者,企圖通過壓制業已十分有限的媒體聲音,重塑自己「負責任」的形象:老百姓看看我發的數據、通告就可以了!只是衛生部如此做,除了不務正業,是不是還想欲蓋彌彰呢?

坦誠地說一句,衛生部如果真的想羅列什麼黑名單,不妨列列下列人的名單:各級衛生部門中受賄、包庇不良企業、隱瞞真實情況的官員,企業行賄的名單,違規企業名單。否則,沒準哪一天,早已喪失信譽的衛生部也會被打入百姓的「黑名單」的。

 
分享:
 
人氣:15,85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