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九十歲婆婆的對話(圖)
 
陶唯倩
 
2011年3月1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看電視,婆婆唉聲嘆氣:「造孽啊,這厲害的地震,這大的海嘯,死了這多人,日本傷了元氣哦!一時半會是恢復不過來的!」俺道:「你放心,不消幾年,日本就重新建好了家園,一個嶄新的仙台重新閃亮登場!日本肯定比中國領先!因爲,日本是嚴重的皮外傷,而我們,是腐爛的內臟傷!五臟六腑都快爛完了!」?

——以下是俺和婆婆的對話。

婆:唯倩,剛才電視裏說,日本地震有預報?

俺:是的。一分鐘提前預報地震,三分鐘後預警海嘯。

婆:提前一分鐘有麼用?

俺:當然有用!人員可以轉移,關燈拉閘,老師護送學生,醫生把病人的針頭拔出來,主婦把煤氣爐上的雞湯拿下來,大家都往安全的地方跑……。一分鐘,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婆:日本電視不停的播放地震新聞,還聽得見拉警報的聲音……

俺:是塞!電視是做麼事的?是爲民衆做疏導的!哪裏像我們這邊,因爲有二會,雲南地震只給了30秒的時間播新聞。電視上,都是些二桿子不着邊際的委員,提一些三杆子不着邊際的問題。你不曉得雲南地震吧?

婆:不曉得。雲南啥時地震的?我看電視,日本人好守紀律的。

俺:(拿出手提電腦,給婆婆看圖片)

看到了吧,這是日本地鐵輕軌,不能開通了,日本人全部站在黃線外面,安靜等待!你說,這要是在中國,是個麼樣的境況?

婆:人擠人,人壓人,吵死!蠻多人在車站扯皮。

俺:看這一張,車站關閉了,這多人,蠻有秩序的坐在樓梯兩邊,空出的位置讓給搶救人員。你說,這要是在中國,是個麼樣的境況?

婆:全部人擠到一堆,樓道全部塞滿,擔架都抬不下去!

俺:對頭!你看這一張,這是日本超市。因爲地震,他們晚上回不了家,買點面包礦泉水,還在安靜排隊,你說,這要是在中國,是個麼樣的境況?

婆:一擁而上,搶!造孽的老人小伢,是搶不到的!

俺:再看這一張,深更半夜了,馬路上又裂縫,封閉了不走汽車了,但是日本人還是在等紅綠燈!你說,這要是在中國,是個麼樣的境況?

婆:哎呦莫說是地震了,平常那些行人從來不等紅綠燈,跟汽車搶道!過馬路也不看斑馬線!

俺:再看這一張。日本人在學校操場、大禮堂睡覺,人手一本書。忘記告訴你,日本人是世界上購買書籍最多的民族。你看他們在安心看書,哪裏像地震的樣子。你說,這要是在中國,是個麼樣的境況?

婆:肯定打牌、贏錢,大聲說話塞!四個人一桌麻將,這大的廣場,可以擺好多個麻將桌!一晚上稀里嘩啦都是摸麻將的聲音!婆:你說爲麼事日本人這安靜這淡定這從容?一點都不怕地震?

俺:因爲他們相信政府。政府會幫助他們。

婆:你是說,我們的政府不值得相信?

俺(冷笑):你要我拿麼事來相信?別個日本政府對公民承諾,我們不跟中國爭「雞的屁」,我們要讓國民幸福!

婆:「雞的屁」是麼事?

俺:一句兩句講不清楚,就是花裏胡哨的鬼扯蛋的東西!我問你,你的幸福感在哪裏?

婆:你們對我蠻好,買東西我吃。

俺:你的不幸福感在哪裏?

婆:萬一病了,癱瘓了,給你們添麻煩。

俺:是的,國家是不會管你的。但是在日本,國家全部包了!日本沒有上學難,就醫難,看病難。日本也不會舉辦《抗震救災勝利慶功會》,菅直人親自發表重要講話。

俺(繼續):你聽說日本有貪官沒有?聽說日本官員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美國沒有?聽說日本的公車、用公款吃飯旅遊一年要花掉幾千個億沒有?

婆:沒有!

俺:我的弟弟回國,說美國人只相信日本超市的食品,不相信中國超市食品。你聽到了塞!

婆:聽到了。

俺:你莫說你老無所依,我的伢在學校,校車不安全,校服有毒,食物骯髒,牛奶裏有塑料,我的兒子喝一杯校園奶,老師都要拿回扣!我把一個伢交給學校,我樣樣不放心!你說我對政府麼樣放心?日本地震,學校是避難所;中國地震,學校是大墳墓!你看電視裏的廢話會議,2095個人,只有7個人投反對票,這不是鬼扯蛋?你看電視,臺灣、韓國、日本,那些議員有時爲一個問題甚至爭得「頭破血流」,那才是爲人民開會塞!

俺:你曉得什麼是公民素質嗎?

婆:不曉得。

俺(想了想):基本上,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有什麼樣的公民。政府稀爛,公民也就是稀爛的。日本大地震,央視記者在日本採訪,地皮突然動了幾下,央視記者丟下被採訪人自己跑了。而同時,日本也有電視臺記者正在做採訪,日本記者撲在被採訪人身上把他抱住。上次你看電視,智利礦工被埋在地下幾十天,統統救出來,你還感動得流眼淚。智利礦難提升智利的國家形象,日本地震,提升公民的素質形象!

婆:所以你說,日本人是外傷?

俺:當然!外傷無論麼樣嚴重,養一養就恢復了;不像我們這裏,五臟六腑都爛完了,爛虛脫了,外傷和內臟腐爛,哪個的傷口好得快?

婆:肯定是日本塞!

俺:告訴你,按照現在這樣發展下去,中國人就是脫了鞋子赤腳追日本,日本原地不動,中國兩百年也趕不上!

哎呦————俺的婆婆,發出了史上最長憂國憂民之長嘆!

 
分享:
 
人氣:25,46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