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去丘吉爾頭上的鳥屎(圖)
 
曹長青
 
2010年6月1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丘吉爾被公認爲是二十世紀的最重要領袖之一,關於他的傳記很多,專門家格爾伯特(Martin Gilbert)已寫出24卷本《丘吉爾傳》(還要續寫7卷),但最近英國知名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又寫出一本《丘吉爾》(Churchill),很受好評。

在衆多《丘傳》中,約翰遜這本很有獨特性:它的篇幅不長,只有166頁。在今天的手機短訊和ipod時代,大部頭往往令讀者怯步。而約翰遜的這本《丘傳》,等於是用每一頁寫了丘吉爾的200天(丘吉爾活了 33,000天);丘吉爾當了55年議員,也等於是用每三頁概括一年。但約翰遜是大手筆,有從浩瀚史料中去粗求精、畫龍點睛的取捨能力。看過他的《現代時代》(Modern Times)、《美國人民的歷史》、《猶太人史》、《宗教起源》、《所謂知識份子》等專著的人,就清楚約翰遜這種宏觀把握歷史,觸類旁通的綜合能力。約翰遜還善於在大歷史中插入吸人眼球的軼事,把大場面和小細節融爲一體。約翰遜17歲時曾採訪過丘吉爾,這位活到90歲的政治家說他的養生之道是,「要保存體能,能坐下就不要站着,能躺下就不要坐着。」

● 「天堂的聖徒傳記」

除此之外,約翰遜另一與衆不同是,他並不只是平鋪直敘史實,而是加上個性化評論。有的史家強調只提供事實,不做評論;其實很多史家是缺乏縱橫歷史的比較與評論能力。但橫跨政治、宗教、歷史等衆多領域的約翰遜,不僅具有這種的能力,而且這還是他的歷史著作的獨特風格。很多讀者喜歡他的主觀評論,雖然不見得全都認同。前《洛杉磯時報》駐北京主任、《中國幻想》的作者孟傑慕(James Mann)在評論中說,約翰遜的《丘傳》「更像是個長長的評論」,是「天堂的聖徒傳記」,由這樣的大家寫丘吉爾,再合適不過了。

約翰遜所以寫這本書,是要撥亂反正,因近年英、法都有「修正」甚至「詆譭」丘吉爾的左翼風潮。三年前,丘吉爾就被從英國教科書的必教名人中刪除,法國的丘吉爾銅像則遭塗漆破壞,歐洲有學者和團體,還把丘吉爾稱爲「罪犯」,說他二戰時下令轟炸德國、法國(納粹佔領時)城市,造成平民死亡。約翰遜的書,用大量史實反擊這些「詆譭」。

約翰遜開篇就說,「在二十世紀所有大名鼎鼎的人物中,無論好的,還是惡的,只有丘吉爾,對人類最有價值,也最被人民喜愛。」在約翰遜的筆下,我們看到三位一體(政治家、演說家、作家)的丘吉爾的精彩一生: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作爲政治家的丘吉爾,他有過三次與衆不同的洞見:第一次是在列寧「十月革命」時,當時任英國海、空軍大臣的丘吉爾,就洞見到共產主義是「邪惡」,他稱共產黨人是「殘暴的大猩猩」,主張英國應干預俄國內戰,讓布爾甚維克「胎死腹中」。但他的警告,在英國內閣和議會,找不到迴音壁。

第二次是在德國納粹興起時,丘吉爾再次先知先覺,警告說,如不開始阻止,希特勒將給歐洲帶來災難,可能導致文明的毀滅。但張伯倫們完全不聽,還在他演講抨擊綏靖政策時,起鬨噓他。丘吉爾後來說,如果在開始時就制止希特勒,二戰本可避免;但由於世人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腸,讓敵人重新武裝。」

第三次是在蘇聯共產主義蔓延時,二戰結束次年丘吉爾訪美,在演講時警告說,共產主義的鐵幕要蔓延歐洲大陸。他很早就提出要恢復德國的實力,共同抵禦共產主義。丘吉爾關於「鐵幕」的演講,被視爲冷戰的開始。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是臺下聽衆之一。

在經過二十世紀的血腥之後,直到今天,全世界還有無數的政治家,對共產主義等邪惡,嚴重缺乏認知。而當年丘吉爾在三次人類重大災難來臨之前,全都先知先覺,不僅是政治家,而且是深刻的思想家。他出任首相後,更領導英國頑強、堅定地抵抗法西斯主義。所以八年前BBC在「百名偉大英國人」的調查中,丘吉爾被選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領袖們》一書中,也特意將丘吉爾放在首位,稱「他以一生的智慧與勇氣贏得了我無比的敬佩」。

● 「我怕鳥兒喜歡在我銅像上拉屎」

作爲演說家的丘吉爾,也與衆不同。他有非凡的演講能力,在納粹飛機狂轟濫炸的艱難時刻,他那雄辯慷慨、鼓舞人心的演說,給英國軍民以希望和勇氣。後來丘吉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僅是獎勵他的寫作,也包括他「捍衛人的崇高價值的傑出演講。」頒獎詞還說,「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嚴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

作爲作家的丘吉爾,更是政治家中罕見的。他一生寫了800萬字,出版了45本著作;尤其是六卷本、數百萬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更被重視。瑞典文學院頒獎時把丘吉爾比作「具有西塞羅文才的凱撒大帝」。頒獎人說:「大政治家和大戰士難得也是大作家。我們想起愷撒、馬庫斯甚至拿破崙。……從來沒有一個歷史領袖人物兩樣兼備又這麼傑出,跟我們如此接近。」瑞典文學院的推崇之情,竟表達到這種地步:「一項文學獎本來意在把榮譽給予作者,而這一次卻相反,是作者給了這項文學獎以榮譽。」

瑞典文學院長的話,傳遞了無數世人的心聲,「在人類衝突的領域裏,以前還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如此衆多的人都應該深深地感激一個人。」丘吉爾卸任首相時,英國國會準備通過議案,樹一座丘吉爾銅像,供世人景仰。但丘吉爾謝絕說,「多謝大家的好意,我怕鳥兒喜歡在我的銅像上拉屎,所以還是請免了吧!」

今天,面對左派們的「修正」和「詆譭」,約翰遜的這本新書,就是擦去丘吉爾頭上的「鳥屎」。但丘吉爾地下有知,可能也不會在乎,因爲他的人生五個準則(目標高遠,刻苦努力,不被犯錯打倒),後兩個是,不仇恨、怨氣;心胸廣闊,永遠喜悅。

——轉自《看》雙週刊

 
分享:
 
人氣:14,79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