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共“一枪爆头”封卷结案 全国一派临战状态
 
玉清心
 
2010年5月28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骇人的“砍童案”引起社会的恐慌在不断发酵。报导说,广州很多校园门口有公安携警犬执勤。上海的学校、幼儿园安装了监控器。长沙配备有微型冲锋枪的巡警在各学校站岗。北京不仅中小学、幼儿园装备有催泪剂、钢叉和防割手套,连高校的门卫也穿上了防刺背心,拿着电棍。富人纷纷雇佣保镖,保卫爱儿。全国一派临战的紧张状态,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要有随时准备与暴徒搏斗拚杀。

一家贵族学校校长说:接到上边通知了,得去保安公司雇保安,管用不管用也得花这笔钱。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说:雇不雇保安,也不能来了,贵族学校让人盯上了!

这是政府应对“砍童案”出台的治安措施,全国草木皆兵,全面武装到了牙齿,可怜的孩子和家长们整天生活在战战兢兢里。防范措施的开销花费当然也都消化在了家长和学校的头上。今天的中国社会弄到这步田地,“和谐”二字还敢说吗?

系列“砍童案”凶手,死的死,毙的毙,就算结案了。但是许多网友在论坛上留言,认为案情没有敞开,连案发的直接原因,具体可信的作案动机都没见到,就急急忙忙结案了。这种“严打”式的速战速决,不利于深入探究案件的深层社会原因以防范日后恶性案件的再度发生。

外行都发现了,这几个案子的判决怎么都是一个腔调?“完全出于个人原因,不是泄愤于特定对象,而是迁怒无辜,报复社会,疯狂行凶。”有网友说:看到这一结论,心揪得更紧了。因为如果是“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患者”行凶,属于简单个案,好办得多,以后看管好疯子就是了。要都是出于个人原因的滥杀无辜、报复社会,那背后隐含的社会因素就复杂得多了。这像一个可怕的信号,预示类似的极端行为要频繁爆发。

3‧23福建南平市试验小学首例砍童案,凶手郑民生当场被擒。政府最先发布的快讯中,还有凶手“疑似精神病患者”的说法,法盲的地方官员本想将郑民生说成精神病,把一切麻烦都推给一个疯子是最省事的了。当知道了精神病人杀人不偿命时,后悔说走了嘴,赶快又否定。为了快判快毙,一天就把郑民生“不是精神病人”的司法鉴定拿出来了。

5‧12 陕西南郑县一案的凶手吴焕明自杀了,是只死老虎,由官方怎么说就怎么是了。当地警方给老百姓都打了招呼说,吴焕明迷信,疑神疑鬼,病得不行了,心理扭曲,产生了自杀和报复他人的念头。知情人说,都是胡扯八道!就怕追出他们政府人的相关责任。

3‧23案的郑民生在校门口行凶时,口里高喊:“他们不让我活,把我逼疯了,我也不让大家活!”郑民生42岁,有外科主治医师资格,行医医近20年。检察官称他:思维清晰、表达准确,看不出有精神异常特征。

法庭上出示了杀人现场的监控录像截图,审判长问被告人对此有无疑义,郑说没有疑义,但表示,“没有起因就没有这结果。”直到最后,他都没表示出歉意和后悔。大概和他的外科专业有关,他是这批血案里出手最狠、致死率最高的凶手,55秒的瞬间,制造了死8伤5的惨案,“捅一个死一个”。

从哪来的这深仇大恨?何以这般残忍?作案动机或许是官方公布的,医院院长排挤过他及与女友失恋。但这样一般的“失意”至于引发那么大的血案吗?充其量是原因之一。是否还有更大的隐情?官方公布的作案动机过于牵强,不由得让人怀疑郑民生是不是个疯子,而法医鉴定郑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正常人。

郑民生有没有供词?从他的表现看,他不像沉默不语的人。他很有可能交代了都是谁不让他活了,和怎样把他逼疯了。法庭上他对罪状供认不讳时理智地说“没有起因就没有这结果”,那引发他滥杀无辜的起因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选择了南平市试验小学这所贵族学校作案?有知情人在网上发文说;“试验小学是贪官二代聚集的地方,开家长会时,学校旁边的道路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轿车。郑在这里是挑战暴政,为民除害!”郑的邻居称,他报复的是“有钱人”,是“有势力的官员”。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为什么不止一人在为他打抱不平?

这样一个存有多处疑点,不能自圆其说的案子,震惊社会,影响极大,难道不该认真公开地审一审?意义不在于凶手的命运结果,杀人偿命,已经没有悬念。人们关心的是案发的真实原因,一个外科大夫,究竟怎么变得这样丧心病狂?为以此为鉴,防患于未然。当大家都在等待着案情真相细节披露时,看到的是全国各地媒体引用的新华社通稿。

没有听到郑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不知道法庭给没给他犯罪嫌疑人的这个诉权?也可能给了,如果郑说出的是各种社会不公,历数了贪官的罪状,那自然就没法公布于众了。然而政府越是掩饰,封口,人们越是猜疑,说法越多,心里也越恐慌。

政府以“一枪爆头”的方式,使案件走了一个法律过场,快刀斩乱麻,封卷结案。危机真的过去了吗?杨佳案也是暗箱操作,走了法律过场,最后“一枪爆头”,招致民怨沸腾,上海人第一次在法院外喊:“打倒共产党!”淤积的民怨,又生出系列“砍童案”。进不去警局的,冲进幼儿园、校园里滥砍滥杀。“逼急了呗!”这是很多中国人的反应。后面还会生出什么更邪恶的人祸?这是民众心里最不踏实的。

其实政府比民众心里更不踏实,他们知道“砍童案”是冲着谁来的,所以在极力避开案件的社会深层原因,由新华社通稿来代替真话。各级政府清楚,一不小心,民众会把矛头马上指向政府,那岂不引火烧身?正是因为不能“治本”,才煞有介事地“治标”。本文开始提到的治安新措施,就是“治标”的姿态。谁都知道那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照这样维稳,社会治安只能更加鸡飞狗跳,乱象丛生。政府面对的局面正是“按下葫芦又浮起了瓢”。

 
分享:
 
人气:18,18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