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朝末世最后的躁动
 
李天笑
 
2010年4月29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经过近10年筹划和打造的上海世界博览会5月1日终于揭幕,掀起红朝末世最后的躁动。

当然,中国早已不止是萨马兰奇遗嘱中的“只有乒乓球和神秘感”。萨马兰奇曾感叹中共奥运的“有效团结”:“多达800亿欧元的资金被投入奥运会场馆建设,尽管这个国家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0欧元;北京数以千计的乞丐被动员起来前往昌平拉沙子;连最偏远的县城都实行交通管制”。

稍懂中国政治的人都知道,萨马兰奇这一拍拍在了马腿上。其实中共的出丑能力远远超出萨的拍马能力。此刻,2010年的世博在各方面都更胜奥运一筹。上海世博不但有中央发出的“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的指示,有周永康抓安保的保证,而且有故作玄虚的“镇国之宝”。这使7000万潜在游客欲壑难填,更使前来上海滩探险的老外们抓狂难忍。

第一件中共“镇国之宝”,乃是史无前例的造假抄袭。其争奇斗艳和展示中共山寨大国的效果远胜任何一件中国古物和各国珍藏。

上海世博在造假抄袭上胜过北京奥运,以三项成就代表中共历来造假的巅峰。世博会的三个主要标志,会歌、会标和会楼,全数造假抄袭。世博推广歌曲《2010等你来》,乃是剽窃日本歌手13年前唱红的《不变的你就好》。据说此歌经过了公开征集和专家筛选,可怎么就这么容易通过了周永康的政保检查呢?要知这是世博最大的政治失误。不仅如此,世博会标“海宝” 抄袭了美国卡通Gumby;世博“中国馆”抄袭了日本建筑。看来,这些要请周永康来说明了。

第二件中共“镇国之宝”,乃是制造举世无双的 “世博难民”。中共统治下诞生了“蜗居”、“蚁族”、“房奴”等专有名词。“世博难民”是上海世博的特殊产物。以筹办世博会名义,中共上海市政府迁移了 1.8万户家庭和270家工厂。黄浦江附近许多居民在补偿不足下遭到强制拆迁。他们流离失所,其中有一些被关、被打、甚至丧命,产生了“世博难民”。有的难民抗议“世博”暴行,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开无限期上访活动,戏称这是“上海世博会纽约展馆”。

自中共2002年取得了世博会的主办权后,从未停止过制造各种世博冤案,逼迫原居民以最低价钱签下合约,不屈者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在西方国家不是没有因公共需要的民居迁移,但法律一般会要求双方谈判和给被迁移者合理赔偿,强制和暴力拆迁闻所未闻。数万“世博难民”的产生实是中共“改革开放30年”制造2千万上访大军的最新橱窗,也是对中共所谓 “亲民”、“和谐”和“法制”的自我鞭挞。

第三件中共“镇国之宝”,则是深不可测的利益黑幕。上海世博会的开支明细至今未向社会公开,决策过程全是黑箱操作。

中共当局不敢明言举办世博是亏损还是盈利。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真正的黑洞开销或庞大亏损不便公开,因为这对中共唬人的“勤俭办博,廉洁办博”是个巨大的讽刺。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列举的花费是286亿人民币,而《华盛顿邮报》披露中共官方举办费用高达4千亿,相当于近一年的军费开支,这还不包括庞大的拆迁费用。如果把调动全国资源的“倾国之力”都算上的话,巨大花费可能超出人们的想像。所以便易的说法就是含糊其辞。

二是,中共当局和所授权的开发商“亏中有赚”。不管总体赔与赚,中共上海市政府和属意的开发商是包赚不赔的。528万平方米的世博园区规划完备、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经过世博会的“镀金”,会后高价卖出,一本万利。因此申办世博表面在提升国际形象,实际是掠夺百姓财产的中共利益集团的阴谋,其内幕当然不能示众了。

上海居民除了受到以上诸种国宝的忽悠外,正被迫忍受出行不利、生活受骚扰、房价被炒高等种种不便。上海市民对限制民众晒衫,劝阻民众穿睡衣上街,买菜刀买老鼠药实名制等怨声载道。世博对上海居民基本上没有好处,顶多能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一般游客因餐饮昂贵,游园拥挤、交通不便等牢骚满腹。上海的维权人士因世博受到骚扰和监视,如郑恩宠受到24小时的监控。在上海工作的十多万外籍人士被要求晚上必须11时前返回住处。此外,上海世博会不设示威区,禁止示威游行,侵犯公民权利程度超过北京奥运。因此老百姓说,硬件够漂亮,却处处碰到一肚子鸟气。

究其根本原因,中共举办世博在搏面子、搏政治资本,却不搏人民利益。世博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从中世纪欧洲的市集演变为现代世界性的博览会。但中共把本来可以展现人类文明和进步的世博会当成煽起狭隘民族狂热、营造执政合法性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办,其运作和宣传完全参照京奥模式。这就把原本应该益民的活动变成了践踏民众利益、甚至迫害民众的手段,致使世博成为阿拉的灾难,也使世博蒙羞。

因此无论市长韩正笑脸访台也好,无论把主题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罢,都事与愿违。难怪韩寒说:快来吧,快走吧,委婉地暗示上海世博是不受欢迎的东西。

 
分享:
 
人气:18,470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