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美拍到太陽噴發 噴射物時速達161萬公里(多圖)
 
2010年2月16日發表
 

太陽拋射超熱物質。(圖片來源:NASA)


【人民報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官網報導,1月27日,美國宇航局日地關係天文臺(STEREO)捕捉到太陽表面活躍區域上空升起熾熱的弧形物質。這種弧形物質是等離子體,是一種由移動的帶電粒子(電子和離子)組成的超熱物質,以每小時一百萬英里(約合161萬公里)的速度射向太空。

據科學家介紹,就好象鐵屑會在磁鐵的兩極之間形成鐵弧一樣,這種等離子體也會沿着磁場線形成一個弧形。美國宇航局日地關係天文臺1月26日至29日所觀測的視頻數據顯示,這種動態流最初僅僅是出現在太陽的邊緣上空。它們隨着太陽的旋轉而引起變形,因此很容易被觀測到。

在視頻片斷中,出現一個小型的日冕物質拋射。這種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流以每小時一百萬英里(約合161萬公里)的速度射向太空,並且產生了某種磁場。

第一幅圖顯示的是日冕物質拋射現象剛剛開始時的情景,而第二幅圖顯示的是正在離開日冕的太陽物質。大多數日冕物質拋射都是呈球狀,幅度很寬,但是這一次日冕物質拋射卻顯的很窄,而且處於被包含狀態。


日冕物質拋射現象剛剛開始時的情景。
(圖片來源:NASA)



正在離開日冕的太陽物質。(圖片來源:NASA)

爲了更好的研究太陽以及它對地球的影響,美國宇航局此前共實施了十七次太陽探測任務,其中就包括日地關係天文臺。2010年2月11日,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最先進的太陽探測飛船「太陽動態觀測臺」,用於研究太陽變化的原因以及這些變化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動態觀測臺將每隔0.75秒就拍攝一幅太陽最詳細的圖片,它每天將向地球發送1.5太字節的數據,這相當於380部完整長度的電影的數據量。所有這些觀測臺將幫助科學家們理解太陽磁場是如何產生和形成的,以及這個磁場中的能量是如何隨着太陽風和能量粒子被釋放到太空中的。

 
分享:
 
人氣:31,95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冥王星正在「前所未見」的變紅(圖)
首次拍到兩顆小行星正面碰撞殘骸(多圖)
類太陽恆星亮度變化成天文學難解之迷(圖)
日全食期間日冕近紅外輻射線照片出爐(圖)
銀河至少數億系外行星與太陽系類似(圖)
太陽告訴你──2009年的黑暗與光耀(多圖)
洪宇新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視頻)
天體空前劇變:銀河斷臂太陽被拋 地球或陷空泡(多圖)
氣宇軒昂 神韻藝術團領舞吳巡天(多圖)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