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十大最美妙天體攝影:日食「珠子項鍊」(多圖)
 
2009年7月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據美國《探索》雜誌報道,天體攝影藝術並不同於其他藝術攝影,畢竟宇宙天體無法調整和移動,但通過一些天體攝影師的鏡頭,人們卻能夠洞悉到美麗宇宙的神奇,實現美妙的太空之旅。目前,一本名爲《捕捉星體:大師的天體攝影藝術》的新書近期出版,作者是羅伯特-吉德勒(Robert Gendler),該書中列舉了來自全球14個國家,35位天體攝影師的作品,這些攝影作品都是近35年來拍攝的。以下是該書中最精美的十張攝影作品:

1、氣泡星雲。

1、氣泡星雲

如圖所示,這是著名的「氣泡星雲」(Bubble Nebula),這是一個灰塵氣體星雲,其直徑爲10光年,相當於60萬億英里。氣泡星雲是由一顆恆星燃燒時的脫離物質構成,恆星燃燒時可釋放出太陽數百倍亮度的光芒。該星雲距離地球11000光年,位於仙后星座。


2、超新星。

2、超新星

當恆星爆炸時將形成超新星,將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明亮光線,當恆星的殘留物與它軌道上的氣體和灰塵發生碰撞時,將釋放出光形式的能量。

這些炙熱的氣體就是著名的超新星殘留物,如圖所示,這是船帆星座內的超新星,當這個超新星爆炸時,能夠直徑膨脹至55光年。船帆星座內部超密集的灰塵雲中有一個「船帆脈衝星」,其每秒可旋轉11次。


3、太陽周圍的光環。

3、太陽周圍的光環

天體攝影師米羅斯拉維-德魯克穆勒(Miloslav Druckmuller)在一張日食照片中人工地消除了太陽表面周圍的藍色區域,圖像結果顯示,圖中綠色部分是太陽的內環,或者稱爲內冕,它是由一種叫做「氪」(coronium)的高電離鐵離子染色形成。

在這張圖片中,內冕比遠離太陽的其他區域更紅,這是由於灰塵微粒偏斜了更多的較短波長,因此通過攝像機只能拍攝到紅色這樣較長的波長圖像。


4、北極光。

4、北極光

如圖所示,這種夢幻般的美麗光芒是北極光發出的,這是太陽噴射帶電粒子與地球磁場在大氣層發生的交互反應,當帶電粒子在大氣層粒子發生碰撞,將釋放出可見光能量。

通常北極光在北半球較高緯度可出現,這張圖片是2004年在挪威Langhus地區拍攝的,同時北極光還可在更南的一些地區拍攝到,如美國亞利桑那州、德克薩斯州和聖地亞哥。


5、釋放弧狀氣體的日珥。

5、釋放弧狀氣體的日珥

日珥是一種弧狀的太陽活動,是太陽向太空噴射熱氣態物質,然後通過強磁場任用又回落至太陽表面。

日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太陽活動,它們並不會瞬間消失。事實上日珥可以持續數個月時間。日珥可在太陽表面向太空噴射氣體至數千英里。


6、呈現放射狀的最大星雲。

6、呈現放射狀的最大星雲

如圖所示,這是IC 1396星雲,它是最大的可觀測星雲之一,其直徑是太陽直徑的2500倍。該星雲的灰塵和氣體雲是由周邊恆星輻射物質形成的。

據悉,IC 1396星雲位於仙王星座,仙王星座是天文學家最早觀測記錄的星座之一。


7、「豎琴」和「天鵝」

7、「豎琴」和「天鵝」

該圖片包含銀河系的部分星體,以及天琴星座和天鵝星座,其中銀河系的部分星體包括「伽馬塞尼」和「面紗」星雲,它們的主要成份是氣體、灰塵和等離子體。

古希臘人將天琴星座當作「豎琴」,將天鵝星座當作「天鵝」。這兩個星座是最東端可見星座,天鵝星座體積較小,非常緊密,而天琴星座的十字交叉恆星結構很容易被識別出來。


7、「豎琴」和「天鵝」。

8、百武彗星與地球近距離接觸

1996年,日本人百武裕司(Yuji Hyakutake)發現了這顆彗星,當時這顆彗星僅有幾個月時間就與地球達到最近距離。1996年3月,百武彗星距離地球僅有0.1個天文學單位,相當於900萬英里。

百武彗星具有3.6億英里長的彗尾,這是迄今發現最長彗尾的一顆彗星。它非常明亮,甚至在白天也可觀測到,相繼百武彗星之後,海爾-波普彗星也近距離接觸地球。


9、日食「珠子項鍊」現象。

9、日食「珠子項鍊」現象

這張圖片拍攝於日食,看上去如同一個珠子項鍊,這是由太陽光穿過月球邊緣呈現出來的景象,多彈坑的月球表面很容易讓太陽光透射過來。

從日食出現至結束過程中,這種罕見的「珠子項鍊」現象只持續短短几秒鐘。這張圖片是由佛瑞德-埃斯佩那克(Fred Espenak)拍攝的,據悉,他到達全球各地拍攝了20多次日食,才拍攝到這一罕見的「珠子項鍊」現象。


10、比太陽亮4萬倍的紅超巨星。

10、比太陽亮4萬倍的紅超巨星

心宿二是一顆紅超巨星,它的直徑是太陽的數百倍,這顆恆星噴射的宇宙物質使其光線散射開來,因此地球上的天文攝影師拍攝的心宿二呈現明亮的黃色。

心宿二的發亮度是太陽的4萬倍,它是天蠍座最明亮的恆星,它也是夜空中第16個最明亮的星體。

(編譯悠悠)

 
分享:
 
人氣:31,92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