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時事 › 文章: |
君子嚴己寬人
自省 是指反省自己,從思想意識、言論行動等各方面去審視自己是否遵從道義原則。孔子說「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遇到問題找自己的原因是區分君子與小人的主要標誌。孟子說:「如果關愛別人,可是別人卻不肯親近,那首先反問自己,自己的仁愛之心夠不夠?如果勸諫別人,可是沒有成功,那就要反問自己,自己的智慧夠不夠?如果有禮貌的對待別人,可是得不到相應的回答,就要反問自己,自己的真誠夠不夠?當行動未得到預期效果時,不要埋怨別人,首先應當反躬自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曾參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認真複習了?」自省是理性的智慧,是自己真正主宰自己。君子要通過時時內省不疚,逐步完善修養以成就高尚德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開明德性,以達至善。 克己 是指培養節制自己的能力。孔子說「克己復禮爲仁」,意思是說人們只有剋制自己的慾望和不正確言行,自覺遵守道德規範,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無言、非禮勿動」,使自己的視、聽、言、行,一舉一動都符合禮的規定,認爲只要每個人都能以禮約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爲君子,社會仁道得以弘揚。所以孔子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顏淵》) 孟子提出「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曾參說「士不可以不弘毅」,都是指君子任重而道遠,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浩然正氣,始終堅守道義,不隨物流,不爲境轉,順逆一如。 慎獨 慎獨是指在個人獨處時也要嚴格要求自己,是對個人內心深處比較隱蔽的思想意識進行自律的一種修養方式,防止錯誤思想及私慾,邪念不生,時時保持正念,對自覺性要求更高。《中庸》說:「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對於「幽暗之中,細微之事,跡雖未形而幾則動,人雖不知而己獨知,遏人慾於將萌,而不使其滋長於隱微之中,謹言慎行,追求道德規範」。慎獨表明的是一種人生態度,表裏如一;彰顯的是一種人生境界,襟懷坦白。我國曆史上湧現出許多秉持這一操守的君子:如東漢楊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獨拒禮;三國時劉備「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宋代袁採「處世當無愧於心」;元代許衡不食無主之梨,只因「梨雖無主,我心有主」;清代葉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凡此種種,無一不是慎獨自律、追求道德完善的體現。 寬人 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孔子倡導忠恕的道德原則,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朱熹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這裏指凡事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即君子對自己要嚴格要求,而對於他人,則要寬以待人。君子與人交往要講誠信,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以「言過其實」及「躬之不逮」爲恥,說話要謹慎,不說好聽話、空話,而在行動上則要勤奮敏捷。君子還應做到見賢思齊與見利思義。君子看見賢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應該自己反省,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是要求君子在爲人處世時、在利益面前,首先想到的是道義。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是指君子要擅於學習別人的優點,擅於導人以善,同別人一道行善。 君子學習、修身的目地在於「行義以達其道」。通過修己獲得思想境界的提升,從而傳播道義,德化民衆,濟世安民。孔子說:「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說修養自己就要使自己能夠嚴肅、莊重、恭敬的去做事;修養自己就要善待他人;修養自己就要使天下所有的百姓都得到安寧和太平,這在《大學》中被概括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君子修正身心,淨化心靈,與道相合,與德相應。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胸懷坦蕩,與人爲善,才能夠承擔起維護真理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