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運開幕式看中共滅亡前的心態(多圖)
 
唐人傑
 
2008年8月19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奧運本是國際盛事,是世界了解中國的大好時機,也是世界認識中共的大好機會。處處逆天而行的中共自知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滅亡在所難免,於是抓住奧運這顆救命稻草,不惜血本大做文章。本想通過開幕式人海戰術的宏大場面,掩蓋其四面楚歌的敗象,給氣息奄奄的政權打一支強心針,誰知人算不如天算,開幕式顯示給國際社會的,卻是中共臨滅亡前的恐慌、心虛與孤注一擲。

自古凡無視上天、獨斷專權的人君,天必滅之。商帝武乙革囊盛血,懸而仰面射設之,名曰射天,不久便被天神用暴雷震死。商紂淫亂,輕侮天神女媧娘娘,終遭天遣,斷送了商朝六百年銅牆鐵壁似的江山,自焚而死。而今,中共竟不惜用一千多枚人工消雨火箭彈,從北京二十一個發射點向着天空四面八方一齊發射,把天空彙集來的暴雨雲帶驅離鳥巢周圍,只爲了北京奧運開幕式順利舉行,給自己搖搖欲墜的統治爭得一點面子。武乙只是用一支箭仰射懸掛着的革囊,就被上天暴雷擊死;商紂只因寫了一首輕侮天神的小詩,就使得天神震怒,結果丟了性命,失了江山,遺臭萬年。而中共射天,連續五個多小時,用了千餘枚火箭彈,無視上天,孤注一擲,達到了空前絕後、登峯造極的地步。難怪開幕式鳥巢酷熱異常,中暑暈倒五百多人;難怪中國運動員入場式小旗手手中的中共血旗陰差陽錯的「倒栽蔥」;難怪開幕式假焰火、假演唱、假彈琴、擊假缶等──即時曝光,使得中共的邪惡本質及其面臨滅亡的虛弱與瘋狂大白於世界,驚得國際國內噓聲一片。若非神怒,豈能如此敗相齊出?

天怒人怨,中共不亡,更待何時?

誰都知道,中共靠「砸爛孔家店」起家,靠批判孔子、打倒「孔老二的孝子賢孫」發展壯大,而如今,在國際注目的奧運開幕式上,竟擡出孔子及其三千弟子,難道中共真要改邪歸正了嗎?非也!中共這是企圖把孔聖人及其三千弟子變成自己的傀儡,爲自己搖旗吶喊,爲自己鼓吹惑衆,爲自己搖搖欲墜的統治裝飾門面。「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聖人之言被淹沒在竹簡的左搖右晃聲中,解說員有氣無力的述說,形象地再現了中共掛羊頭賣狗肉的心虛。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夫子的「孝子賢孫」 是不是兄弟?成千上萬上訪民衆是不是兄弟?要求反腐敗、反官倒的愛國學生是不是兄弟?億萬按真善忍標準做好人的法輪功修煉者是不是兄弟?被中共迫害致死的八千萬中國人是不是兄弟?爲什麼被抓被打、被關押、被處死、被活摘器官、被逼得流離失所、或逼到海外?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全國人民是不是兄弟?北京周圍的民衆是不是兄弟?舉辦奧運爲什麼警察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荷槍實彈,限制百姓出門?國外的法輪功修煉者是不是兄弟?海外的異議人士是不是兄弟?爲什麼不讓入境?四川災區十萬死亡民衆是不是兄弟?爲什麼地震預知不報?

中共惡貫滿盈,罄竹難書,自知難逃覆亡的厄運,妄圖擡出被它打倒近百年的聖人來解圍,足見其臨滅亡前的恐慌、心虛與孤注一擲。中共妄圖拉聖人之大旗做虎狼之皮,掩蓋其吃人本質,只是一廂情願的癡心妄想而已。「鬼神非人實親,唯德是依。」孔聖人在天有靈,只會滅邪,豈能助惡?

中共自知天怒人怨,天理難容,便於開幕式中把自己裝扮成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利用傳統文化大做文章,並借解說員之口高喊「神韻」。





這些表現陰間的玩意兒讓人看了毛骨悚然!


衆所周知,中共是徹底的無神論者,無法無天,逆天射天,欺神瞞聖,把神傳的民族傳統文化批倒批臭,一律掃盡了歷史的垃圾堆,而今天卻搖身一變,竟然在奧運開幕式上也高喊起「神韻」來。徹底的無神論者的演出,何來神韻?有人說,奧運開幕式大喊傳統文化,是有形無神,形似神不似。要我看,是形神全無。名爲擊缶,卻不見缶,擊缶者時而仰面朝天,手亂抓一氣,時而俯首向地,手瞎摸一通,根本看不懂其在幹什麼。其形在哪兒?神又何在?孔子的三千弟子手中的竹簡,時而晃動,時而翻轉,只聽其晃動聲一片,是在玩耍,還是不認識字而不辨竹簡反正?其形何在?神又何來?更不用說擊缶者腦門上那長長的血紅印子,三千弟子頭頂那高高的排筆似的帽子,唐裝女那妖豔的服飾,妖魔似的化妝,再加上那不斷變換的又都一律是陰森森、冷冰冰的昏暗燈光,讓人毛骨悚然。其傳統文化的形何在?神又何來?要說有形,有的只是妖魔鬼怪的形,且其形味十足。整個演出過程中只是一片妖的氣息、魔的性情、鬼的魂魄。而妖魔鬼怪的身上,何來神的韻致?神韻是神體透射出來的,不是解說員喊出來的。

中共高喊「神韻」,只不過是虛張聲勢,自己給自己壯壯膽而已。不信你去找張神韻藝術團的演出碟片看看,你就知道什麼叫「神韻」了。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分享:
 
人氣:16,94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