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
一百个胡温又怎样?(多图)
【人民报消息】每次中共开会,与天安门广场的森严警戒、对访民的严酷镇压相对的,是会场内台上漂亮的口号,与台下此起彼伏的鼾声。近日朋友转发我一封邮件,是中国政府开具的一系列支票——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公益性质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廉租房、低保等等诸如此类,让人感到政府似乎真把民生放在第一位了。 从温家宝一贯亲民的表现来看,我倒不愿怀疑他的真诚性,而问题就在于,他的愿望有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这个腐败的官僚机构来执行呢?譬如温家宝这次人大讲话上谈到的民主部份,在新华网发表的所谓“文字实录”中就进行了删除。一篇讲话尚且如此,改善民生的款项拨下来,各级官僚恐怕会更加不客气地中饱私囊。 历史上有很多君主勤政节俭、宵衣旰食,最终却难逃亡国之祸。例如崇祯皇帝甫登基就除去宦官魏忠贤以振朝纲,在位十七年,远离声色、废寝忘食,尽心治理国家。自缢在煤山前,他还留下遗诏说“我的尸体,你们可以宰割,但是不要伤害一个百姓”,爱民之心似乎并不比胡温更差。他自叹自己并非亡国之君,大臣皆是亡国之臣。言下之意,大明吏治腐败、积重难返,即使身为皇帝,他也无能为力了。《明史》总结他的一生,也说他“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 《贞观政要》上记载着唐太宗关于隋文帝的一段议论,读来颇具启发性。隋文帝踢开自己的外孙篡位得国。为显示武功,他渡长江兴兵灭陈,东汉后分裂三百年的中国得以统一。他以一代开国之主,首创了三省六部的官制、发明了延续1300年的通过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省刑罚、薄赋税,勤政爱民。唐太宗问萧瑀如何评价隋文帝,萧瑀回答说这个人虽然不够仁慈开明,但也是励精图治之主。 太宗不以为然地分析说,隋文帝这个人对人性了解很透彻而心地不够光明,背负着篡位的原罪,所以他总怀疑群臣内心不服,不肯信任百官,每遇到事情都要亲自决断,虽然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大臣都不敢直言,总是唯唯诺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头万绪,变化多端。如果一个人思虑独断,每日判断十件事,得有五件判断错误。这样的错误日积月累,民怨也将累积,不亡国还等什么。所以我把这些事情都委托给宰相筹划、百官办理。皇帝只要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就可以了。 无论是崇祯帝的悲剧或隋文帝埋下的祸根,都说明吏治的重要性。明君需有贤臣辅佐,爱民、廉洁、高效是对各级政府官员的要求,否则再聪明的皇帝累死也难逃亡国噩运。胡温聪明威望、文治武功未必如隋文帝,却继承了毛泽东、江泽民留下的比隋文帝篡位更大的中共原罪,而吏治腐败比诸隋初、明末尤有过之。
此次雪灾时,电线杆大量倒塌时才发现,原来里面并没有用规定的钢筋,而是用八号铁丝代替。中共吏治腐败,就像伪劣电线杆一样,外面看着挺拔,实则不堪一击。这一点胡温不是不清楚,只是像崇祯皇帝一样无能为力。要想整顿吏治,就必须先有一批能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甚至不畏生死的官吏去做这件事,但中共内部又到哪里去找这一批人? 中共已经腐烂得摇摇欲坠,加上五十多年来历次政治运动积累下的滔天罪恶,胡温是无力回天了。既然挽救不了,我看就不必挽救了。不如顺势解体中共,先从组织上结束这个腐败的犯罪集团,重建清廉的官吏队伍才可能真正改善民生。 如果胡温没有这个决心,改善民生必然再次流于空洞的口号。如果胡温帮助停止迫害法轮功、解除互联网封锁、废除劳教制度、开放言论自由,我才算看到一点决心。至少现在,我认为改善民生的“政策”再多,无非是让各级官僚的“对策”再多一些罢了。 *************************************************************** | |||
| |||
| |||
相关文章: |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