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瞧!大賽中精彩紛呈的少年美舞姿(多圖)
 
人民報記者李子木
 
2007年7月6日發表
 

8號選手錶演的節目受到熱烈掌聲。

【人民報消息】棒不棒?上面是新唐人電視臺舉辦的首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少年組初賽的一個鏡頭。

下面僅僅是一位記者拍攝的一組圖片中的小小一部份。

7月6日,在美國紐約大學史葛柏藝術表演中心,舞蹈大賽初賽拉開帷幕。上午是男女少年組,下午是男女青年組。比賽分舞蹈節目和規定動作兩部分。男女少年組的比賽已於上午結束。

儘管中共不惜一切的干擾、阻撓和恐嚇,選手依然如期到達,並做了精彩紛呈的表演。男女青年組的初賽在美東時間的7月6日下午正在舉行,我們將爲不能到場觀看的朋友們及時做出報導。


倒踢紫金冠。

25號選手的表演。

據大紀元記者孟圓報導,25號選手Lin Bohong演繹了一位青年武士,一身白衣,青春英俊又堅忍剛強。一出場,一個穩穩的朝天凳,腿緊貼身體之後又抱腿向前探身90度。接下來一連串的武功展示,蠻子、擺腿跳等精彩舞蹈技術動作串聯在功夫套路中。大氣的掌型、挺拔的身姿更顯英雄氣概。


仙身探海。

8號選手的表演。

8號選手Jason Shi演繹了一位滿腹經綸又胸懷大志的文人。只見他面容清秀,手持一把紙扇舞動,高雅的氣質展現了文人的博學。突然將紙扇凌空扔出,斯文的書生又表現出壯懷激烈的報國情節。在空中一邊轉身一邊做擺腿跳,緊接着一個又高又飄的蠻子。高高躍起的同時,手還高高的舉起,彷彿要觸及天上的繁星,雙眼都仰望着深遠的寰宇,令人感到壯志凌雲。傑森的表演受到熱烈的掌聲。


37號選手錶演後朝天凳。

41號選手的表演。

41號選手Cindy Liu用中國舞的舞蹈語言勾勒出一副冰雪紅梅。只見她手中一把紅扇徐徐打開,身體微微的伸縮展現梅花綻放中生命的律動,不久風雪襲來,她用原地快速的串翻身表現初生梅花在枝頭被狂風吹得翻卷。但梅花不畏風雪,一個撕叉跳接一個倒踢紫金冠,再次從雪中綻放出來。梅花剛強、高潔的君子性格被刻畫出來。


64號選手的表演。

29號選手的表演。

29號選手周雨璇演的是哪吒鬧海。一身紅色短打扮,手持亮銀槍、肩跨乾坤圈,一出場就是一個乾淨利落的蠻子,好一個勇敢頑皮的哪吒三太子!只見她時而是連續的劈叉跳;時而用單手前翻;後橋時還不忘玩耍,手中的乾坤圈轉個不停;串翻身時手中的銀槍彷彿一條銀龍圍繞身體飛騰。一亮相,身停而頭不止,頑皮地一晃頭,頭上的一對金角顫個不停。最後用乾坤圈套住右腿,來了個朝天凳作爲響亮的收場。充分展現了哪吒淘氣又倔強、童貞又無畏的性格。

11號選手周格拉提,是中西混血的舞蹈演員,中西合璧的舞姿加上美麗的面容、高貴的氣質,演繹了一位凌波仙子。以飄逸緊湊的小碎步圓場登臺,腿呈蓮花盤坐,手上的舞姿展現出佛家的大蓮花手印,表現純淨的蓮花含苞待放,以胸前呼吸運氣的內在力量緩緩舞出舒展的身姿,婀娜的扭轉,展現靜靜佇立水中的蓮花隨水波輕輕搖曳。觀衆們似乎都要和她一起調息靜心。接下來她單腿站起來,時而連續三次大射雁跳,輕巧而又高飄,芭蕾中高貴的氣質貫穿於行雲流水般圓滑的舞姿中,待到蓮花盛開時,緊接兩次倒踢紫金冠。蓮花仙子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純淨氣韻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人間。中國舞蹈的包容性讓這位有着西方血統的舞蹈演員同樣能舞出中國傳統的韻律和故事內涵。

73號選手Meng feng用傳統戲曲的表現手法展現了一位古代女子「對鏡貼花黃」 的優美場景。只見她一身紅妝,潔白的水袖時而像長長的飄帶飛動;時而又一瞬間收回手中變成兩朵白花;時而又猶如兩道銀泉般噴薄而出,意境上彷彿可以延伸到無限的遠方。點轉時更猶如一朵紅芯白瓣的牡丹。中國古典美人的富麗與飄逸令人賞心悅目。

92號選手Wang Yongxiu展現了春天的氣息。她手持一把綠扇,扇子上的絲綢面長長的延伸出扇骨。一開始,先輕搖扇子,綠綢彷彿一江春水向東流。然後,一個戲曲中常用的開門動作,展示着一年的開始──春天的到來,串翻身時綠扇輕飄,彷彿春風徐徐吹來。

22號、90號、21號選手用三人舞給觀衆講了一個寺院中小和尚們的故事。年輕的小和尚難免調皮,鬧了矛盾經師兄提醒,佛家弟子修心向善,互相理解。一個小和尚做片腿,另一個從師兄身上翻過。仍然活潑幽默,卻親密無間。

在上午進行的女子少年組和男子少年組的比賽中,選手們的年齡雖然都不滿18週歲,但他們自選的兩分鐘參賽項目中的舞蹈編排各具巧思,體現出中國舞具備的深刻的傳統文化內涵和極強的表現力。少年組每位選手、每個節目都各具特色,小小年紀,已經展現了他們對中華神傳文化內涵的理解。

新唐人電視臺舉辦「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意義非凡,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沒有黨文化的純純正正的中華民族自己的舞蹈大賽。她讓我們看到什麼是民族藝術,什麼是炎黃子孫真正的根。

(攝影:馬有志/大紀元)

 
分享:
 
人氣:23,00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