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死不得 過不去的鬼門關(圖)
 
楊福翔
 
2007年4月7日發表
 

這些用品不是貧民老百姓死不起的原因。
【人民報消息】兩會剛過,內地裏一些當紅的順口溜,也紅傳到海外來了,中共政協任玉嶺開會時說道:「脫貧四五年,一病回從前,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除了「讓一些人先富起來」的人除外,國內最廣大的百姓們究竟活得多滋潤、和諧?從順口溜裏是一目了然。百姓們生活已很艱難,但卻連「死」也很不容易!

死個人活着的至少要花上萬元

「化不化(妝)?」廣西西寧某醫院的太平間裏,手拿粉盒的「白大褂」面無表情的問一旁肅立的逝者家屬。短暫的沉默後,一個聲音說:「化吧。」「白大褂」利索的拿起粉撲。很快死者的臉上變得粉白,又顯出了紅潤。「白大褂」又摸出一支脣膏,分別在上下嘴脣塗抹了一下。前後不到3分鐘。隨後,家屬拿到一張寫着「停放、穿衣、化妝700元」的收據。顯然,家屬對700元的收費感到不解,但什麼也沒說,默默地接受了。「700元就700元吧。這種事情也不好討價還價,人家說多少就多少吧。」家屬這樣說。

據死者家屬提供的票據,僅在殯儀館一處,就有十幾個收費項目,分別是:運屍費、抬屍費、小廳費、休息費、火化費、衛生費、取灰費、辦證費、樂隊、火袋費等。記者算了一筆帳,按照最低標準,從太平間到火葬場、再到骨灰堂、最後入土,最低的費用需要七八千元。

在保證不透露姓名的前提下,一位在廣西從事殯葬經營服務近10年的老闆接受了記者採訪。

「死一個人要花多少錢?坦率的告訴你,至少要上萬元。搞風光大葬花40萬元到50萬元也不嫌多。從殯儀館的帳目上看,消費並不多:火化費300元,整容費300元,遺體接運費200元,租用告別廳大廳300元,小廳120元,加上租用花圈等開銷,最多不過3,000元。」

最大花費在公墓

「帳面上的消費不多,可實際操作起來開銷可不少。如死者下葬時的壽衣,普通的棉布面料要800元到1,200元,綢緞面料最少也要2,000元一套;骨灰盒最廉價的1,500元,一般家庭至少要購買三、四千元的紅木骨灰盒,面子上才勉強過得去。購買墓地或靈塔的費用就更昂貴了,交通不便,距離較遠的公墓,最便宜的一塊墓地也要五、六千元;交通便利,『風水』較好的地段,最普通的也要2萬元到4萬元。」

貴陽一位張先生年過7旬的父親去世了,當他和家人踏訪完貴陽市周邊幾家公墓後,心中卻頗爲躊躇,因爲即使造型最爲樸素的普通單體墓,價格也在3,000元左右,且基本都已售罄。若再想選擇墓位較大、材質較好、做工較細的墓穴,價格不低於5,000元,即使價格超過1萬元、2萬元的墓穴在這些公墓中也僅屬中、低檔墓位,而高檔墓穴售價可達數萬元、甚至10多萬元。在孝心與自己並不寬裕的經濟能力之間,張先生感到左右爲難。

人死不起

一個網友留下一段他的經歷:從前,我只是聽說過因爲沒有錢而看不起病,吃不起飯,送不起孩子上學。昨天我聽一個朋友說他晚上十二時要出去幫人辦點事。我感到納悶:難道去當小偷?這麼大的年紀了還晚上十二時出去。我懷着疑惑的問:那麼晚了出去幹啥呀?我再三追問下,他告訴我:「一個老鄰居死了,三個孩子其中兩個坐牢去了,還有一個沒有用,生活窮困,現在送火葬場需要上千元錢,加上一些其他的費用,沒有一萬塊錢就沒有辦法去火化。但是現在殯葬改革,在城市死的人都要火化,不準土葬,他兒子哪裏來那麼多錢呀?他只好請幾個人在深更半夜偷偷地把父親安葬。白天容易被別人發現,殯葬改革執法大隊的人會阻止並被處罰的。沒有辦法,只好在深夜裏偷偷的安葬。」聽完這些,我在想:「原來還有人在當今社會死不起呀。」

黨咋個法兒獨活

貴陽市政府的規定更邪性:市民要將已去世親人的骨灰進行安葬或者寄存,必須持有公墓墓位證、骨灰堂寄存證等證明,否則骨灰就不能領走。

世上沒有不死人的,公墓價格遠遠高出私葬的花費,這個殯葬市場中最主要的消費環節,很快成爲市民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貴陽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過7,300多元,不斷有市民反映公墓價格過高,城鎮居民中消費能力很有限。有人驚呼:這就是明搶啊!

本來百姓自己過得好好的,怎麼什麼事情一經中共的「治理」,就成了過不去的鬼門關?

土地,本是上天賦予炎黃子孫生息的地方,卻被馬克思的門徒中共霸佔了半個多世紀。還動不動用「全民所有」、「國有資產」這些詞唬弄人民,其實共產黨早已把「公共」偷樑換柱,近十幾年黨更用憲法裏的「三呆婊」把人民應得的利益堂而皇之的代表了。有了這個獨吞的「理論基礎」當刀子,中共就以爲自己說啥是啥,咋宰咋是。

什麼都不生產的共產黨咋不想想,讓活人都不能活,讓死人都死不得,它咋個法兒獨活?!

(人民報首發)

聽我的,看新唐人晚會,你將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精彩簡介及全球32城市售票

新唐人電視臺隆重推出「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





 
分享:
 
人氣:16,33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