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一代書聖王羲之
 
秉竹
 
2006年9月1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玡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爲「書聖」。作爲一代書聖,王羲之在傳頌在中國書法史的名作相當的多,如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黃庭經》、《樂毅論》

王羲之出身於書法世家,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頗負盛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每每苦練書法,一共寫掉十八大缸的磨墨水。他練字時,總是凝眉苦思,廢寢忘食。每到一個地方,更是跋山涉水,到處尋找歷代碑刻與書法資料。

東床快婿

王羲之20歲時,有一天,太尉郗鑑派門生阮裕到宰相王導家去爲女兒郗浚挑選女婿,這些刻意打扮的王公貴族,無不卯足了勁,唯盼雀屏中選,唯獨王羲之毫不在意。

之前,在半路上再三賞玩東漢著名書法家蔡邕的古碑後,沉迷不已,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相親一事早忘光了。

王羲之急急忙忙來到相府,因爲天氣實在太熱,就隨手脫掉外衣,袒胸露腹,邊喝着茶,邊想着蔡邕的書法。阮裕見他這般神情,驚呆了,問他話也不答理。

阮裕把王羲之袒胸露腹的事,稟告郗鑑,郗鑑不禁拍手道:「真有此事!好一個任性率真,胸襟豁達的公子呵!」打聽後知道是王羲之,後來郗鑑就把女兒嫁給他。

錯把墨汁當醋醬

王羲之勤練書法,常常在書房內,院子裏,大門邊,乃至廁所外面,都擺着凳子,安放了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每當寫完字,王羲之就在門前的水池裏,洗毛筆、硯臺。時間一久,那口池水都染成了黑色,因此,當時人們都把那口水池稱爲「墨池」。

有一天,王羲之正聚精會神地勤苦練字,甚至忘記吃飯,他的妻子郗浚叫家僮給他端了一盤饅頭和一碗醋蒜醬。家僮幾次催促他趁熱快吃,王羲之都只是隨口應和,專注到不把吃飯放在心上,依然一味地凝神苦思字體的結構,家僮只得去稟告夫人。郗氏走進書房,看見王羲之手裏拿着一個饅頭往嘴裏送,一口咬下去,又趕緊吐了出來,而且嘴角盡是黑黑的顏色,看見夫人才笑問道:「這醋蒜味道不對啊!」夫人又急又疼的把他手中的饅頭搶下:「相公!墨汁怎麼可以當醋蒜呢?」

入木三分

王羲之年輕時並非當代最有名望的書法家,乃至到53歲時,他依然非常認真地臨摹古人碑帖,日日夜夜刻苦勤練,經多年不停歇地勤苦練字,因而腕勁沉穩,筆力遒健,寫出的字,真是出神入化。

有一次,王羲之去探望一個朋友,那位友人正巧不在家,於是他走進朋友書房,在茶几上寫上幾個字,就走了。後來這家人想把他寫的字擦掉,可是卻總是擦不淨,用水洗也洗不清。王羲之在木板上寫的字,木工拿去雕刻時,才發現這木板到三分深的地方,還滲透有墨汁呢!因此後人稱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

千里送鵝毛

在一個晴朗的月夜,王羲之獨自閒步在山陰道上,忽聽得一聲聲嘎嘎的鵝叫聲,他發現在寺院前面的鵝籠裏,有一隻像白玉似的鵝,王羲之欣喜若狂,走了進去,看見有一道士正埋頭認真地在寫字,老道士驚喜地招呼他,王羲之知道老道士抄的是黃庭經,一時興起,詢問:我可以代勞嗎?老道士求之不得呀!

王羲之專心致志地書寫,非常秀麗的字體,令人讚歎!等王羲之一口氣寫好後,天已矇矇亮;老道士見狀,眉飛色舞,連聲道謝:「右軍今天的書法,真是人間仙品呀!」王羲之告別前,老道士把白鵝相送,且說了一段令王羲之頗爲納悶的話。

王羲之非常高興,在歸途中,他幾度思索老道士的話中玄機:「山陰道士今飛去,人間留得『黃庭經』。」果然,當他再回頭時,所有的寺院、鵝籠、道士,都化爲烏有,手中的鵝,不久也飛入天邊了。

當王羲之再一抬頭,看見飄在天上的老道士,正騎在鵝背上,向他招手說道:「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右軍再見啦!」

之後,王羲之再看看自己手中,卻只是拿着一根鵝毛罷了!

戒子書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年少時在書法世家中耳濡目染,對研習書法興致高昂,常常得到父親王羲之和長輩的稱讚。被誇多了,不禁驕傲自大,以爲自己的功力已深不可測,甚至可以取代父親的地位,因此不免疏懶,對臨池練帖的事,就不再下工夫了。

有一天,王羲之奉詔到京城,臨行前家人以酒替他餞行,當王羲之喝得微薰時,一時書興大發,提起筆來在牆壁上題了一首「戒驕詩」給王獻之。面對牆壁的戒子書,心高氣傲的王獻之並不服氣,他就照着牆上的字,每天臨摹幾十遍。他父親回來前,偷偷的把牆上的字抹去,在原來的地方模仿父親的字跡重新寫過,十分得意的王獻之左瞧瞧、右看看,自認無人能分辨字跡的真假。

幾天後,王羲之回到家裏,看到牆上的「戒子書」,不禁納悶,仔細觀賞良久,竟搔搔頭,嘆了口氣說:「那晚莫非老酒喝多了,寫出的字竟然如此拙劣,唉!」當時正在凝神諦聽的王獻之,頓時臉紅心跳,惴惴不安。之後,他終於明白不下苦功夫是成不了書法名家的。

蘭亭集序

從會稽往南走有一座蘭渚山,蘭渚山上有一座精緻的亭子叫蘭亭。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的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公元353年晉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至親好友與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來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那天大夥詩興大發,酒酣耳熱之際,大家集思廣益,共寫了37首詩,王羲之把詩彙集起來,編輯成一本「蘭亭集」。自己做了一篇序文,用鼠須筆寫在蠶繭紙上,這就是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

 
分享:
 
人氣:13,31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