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不让拦腰斩断的乌江再呜咽(多图)
 
梁美欣
 
2006年4月17日发表
 

1700余年历史悠远古朴的龚滩古镇将永远不复存在。


【人民报消息】白墙、青瓦、青石板街道,1700余年历史的龚滩镇,将在中共的手里消失。这样的事情从1949年10月1日以后不知发生了多少次。

龚滩镇自古是乌江上的水陆货运转运中心和重要集镇,如今虽然繁华不再,历史却给它留下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一个典型的中华民族生养生息的缩影。

一只酱红色八仙桌,四周是同色的方凳和长凳,泛出日久磨出的光泽。桌中间摆着一只粗瓷大汤碗,碗里鲜美的汤中是大块的豆腐。四周还有几只瓷盘子:一盘红烧五花肉,还有几盘其它的炒菜或凉拌菜和切片肉。每人一只青花瓷饭碗、一碟调料、一双竹筷。

桌、凳旁是同样酱红色的木廊柱和木栏杆,一切都那么和谐、自然、舒服。地面由粗犷的山石凿块铺就。从栏杆向下望出去,从乌江支流引入百姓家的渠水是那么的清澈。邀一俩知己,或三五农友,或几位家人,品茶聊天,任凭江水声衬托出山区的清静,山区的清静又孕育着龚滩镇人的热肠和多情。鳞次栉比的民居,围成一个个四合院,四合院外的山坡上,已经开出了一树树粉色的春花……。

啊,好温馨,这是龚滩镇典型的农家生活。

龚滩镇人世世代代在这种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的熏陶中拥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自然畅通的乌江,是龚滩镇的命脉,也是其文化的重要背景环境。如今,中共却要在乌江上拦腰,造彭水水电站。

民间有一说,乌江与阿蓬江,是由大小两条龙共同开凿而成的,乌江为乌龙前进的路线,乌龙体大力猛,它由黔东北向川(现重庆)东南前进,经过很远的路程,才到川黔交界的地方;阿蓬江为阿龙前进的道路,阿龙体小力弱,在川东南行走不远,就在川黔交界的地方与乌龙汇合了。这两条龙会合之后,就共同努力,奋力越过了川黔交界处的峡谷,形成了一处很陡的水流湍急的险滩。人们就称之为“龚湍”,又称为“龚滩”。说明这个险滩,是由两条龙共同开成的。

拦腰斩断乌江将意味着什么?黄河长江已经呜咽的告诉我们,其生态紊乱,奄奄一息。

悠悠古韵之龚滩镇也将遭受同样的命运,因电站的蓄水,将遭没顶之灾。

这个有着1700年悠久历史的古镇上有多处明清古建,其中川主庙、三教寺等,较为有名。复有众多古碑,原貌犹存。其中有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碑,有倒刻无量佛碑,还有明代万历年间的「第一关」双钩题刻碑,至今仍完好无损。有旅游价值的还有宋代四方井、摩天石柱、一沟十三桥和五十年代兴建的一度称冠世界的龚滩大石拱桥等,为龚滩这个地方增色不少。

但这些中华民族的珍贵古迹将随着电站的兴建而消失。和黄河长江边上的百姓一样,古镇的民众将被迫失去这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家园,被中共迁移到一个未知、陌生的地方。

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个个的被破坏。连北京这个王朝之都的一个个不协调建筑群都象个滑稽的丑角让世界摇头叹息。

一次次的江毁镇亡,一次次的拆迁毁迹,江河在哭泣,古迹在哭泣,古树在哭泣,祖屋在哭泣,百姓在哭泣,……

哪里是中国?炎黄子孙何处存身?为何中共非要把古老的中华文化彻底埋葬不可?

对于这一切只有束手无策、坐等待毙吗?不,不会的,办法总是有的,哭泣的一定会变为欢笑,而正狂笑的到最后一定连哭都来不及。


龚滩镇的悠久文明将消失怠尽!



鸟语猿啼、古木森森的龚滩古镇上许多明清古建,将化作记忆。



在乌江河上行船的艄公将不知到哪里安身,以何为生!



这种普通的农家生活对龚滩镇农民来说,都将是遥不可及。




毁了,都将被毁了!



这里将会是一片汪洋!



留下的祖产将毁,没商量,根本没商量!

(人民报首发)

(图片Getty)

 
分享:
 
人气:14,14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