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通不相同 “笑”果一箩筐
 
作者:蔡大雅
 
2006年4月12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隔着一条台湾海峡,数十年来两岸互不来往,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一边说着普通话,另一边说着国语,可能指的都是一回事,但不说开来,谁晓得啥是啥,鸡同鸭讲,够呛!台湾人来一句“够呛速(是)什么?”,大陆人还不得不连说带演,呛给他看。

两岸的习惯用法不同,交流起来,“笑”果十足,在玩笑中促进彼此了解。但恐怕严肃大人衮衮诸公会因为这些莞尔差异引起误会进而造成两岸风暴亚洲风雨世界风波,所以在此把一些可能会造成两岸误会的习惯用语列举出来,为两岸和平相处略尽棉薄心力。

如果台湾人一见面不是说“你好吗?”或是“早安午安晚安”,而是问你“呷饱未(吃饱没)?”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他马上准备要与你一起去吃饭,或带了什么东西要给你吃,这只是台湾人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由此也可以看出,台湾人好像很喜欢吃,连见面招呼也跟吃有关。

当然两岸百姓在一起聊天侃大山时可能也是三句不离吃喝,民以食为天嘛!说着说着肚子饿了,“来包方便面吧!”大陆人提议。“什么?!‘方便’面?!”台湾人会瞪大眼睛,一副无法置信的样子,因为在台湾,上厕所的文雅说法是“去方便一下”,那“方便” 面不就是……愕……了老半天,终于恍然,“原来是泡面呀!”“啥?泡馍?”这下轮到大陆人摸不着北了,不知方便面和泡馍有啥关系。

大陆人说土豆,台湾人会以为指的是花生米;台湾人叫马铃薯的东西,可能还得通过外语翻译的确认,才能让大陆人知道原来就是土豆。酒店在大陆或香港是餐厅或饭馆的同义词,但在台湾却多是风月场所或旅馆的代名词,动辄说要上酒店可是会引起误会的。

厕所在台湾有另一种说法叫“化妆室”,厕所当然分男女了,女化妆室还好说,女士如厕完顺便补补妆挺正常的,但“男” 化妆室……不知会不会让男子汉大丈夫三过其门而不入?后来有些台湾餐厅的厕所标示很诗意的换上了“观瀑楼”与“听雨轩”,让先生女士们在孰可忍孰不可忍的十万火急下还得先玩个猜谜游戏,猜对时,轻松方便不言而喻,不幸猜错时,尖叫声与巴掌声齐飞,也只能自认倒霉,当作个人联想力或应变能力不足的代价吧。

大陆人说面包车,台湾人会以为是专门载面包或卖面包的车子;而台湾人说的货柜,就是大陆人的集装箱。大陆人举起手说要“打的”,可能台湾人先会误以为要打弟弟,后来才会反应过来是搭计程车的意思。大陆人说的自行车,台湾人叫做脚踏车或铁马。德国大众汽车的甲壳虫车款,在台湾叫做福斯汽车的金龟车。

在两岸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介绍亲人给对方认识常发生些尴尬的情况。例如当台湾人介绍自己的配偶∶“这是我内人”,“这是我外子”或“这是我牵手”时,可能会有人搞不清楚这种含蓄的叫法而私下纳闷∶“内人是你的什么人?”,“外子是你的第几个儿子?”或“你牵他的手为什么要告诉我”等等问题。

相反的,大陆人习惯称自己的配偶为“爱人”,听在台湾人耳里可真有点不知所措,因为在台湾,“爱人”是指地下情人的意思,既为地下,可没有光明正大介绍出来的道理;虽说近来世风日下,连流行的“二奶”也公开化起来了,但在台湾,“细姨”仍是很少拿到台面上说嘴的。

称呼大陆女性时,千万注意使用“小姐”一词,不要单叫“小姐”,最好是连姓一起称呼“李小姐”,“王小姐”等,以免被对方回以白眼。因为“小姐”一词在中国已经成为贬义词,是应召女郎的代名词。

如果告诉台湾人你“下海”了,却没有解释给他听,原来下海在大陆是指经商的意思,那么不要怪他以后换上一副有色眼镜瞧你,因为在台湾“下海”是指从事色情行业,当妓女或牛郎去了的意思。一说避孕套两岸都明白,避孕用的,但台湾的“保险套”可不是用来保险的,也不像保险丝是用来防止电线走火的,说白了也是拿来避孕的。

两岸用语的差异似乎不因为现代资讯的全球化而有所改变,有些用法很类似,稍微想一下就通了,例如数码相机与数位相机,超声与超音波,塑料与塑胶等。但有些用语差异可真像脑筋急转弯似的,例如大陆人口中的“台式计算机”会让台湾人狐疑半天∶怎么自己住台湾这么久,还不晓得有专门为台湾设计的运算加减乘除的机器?若你不告诉他“台式计算机”其实就是“桌上型电脑”的话,他可能还真会到处找人问清楚,到底“台式计算机”长什么样?

同样的,台湾人说的“雷射”,大陆人可能会窃笑∶只听过雷是用霹的打的,还没听过雷是用射的。原来“雷射”是从英文Laser直接音译过来,在大陆则翻译为激光。台湾的列表机就是大陆的打印机,部落格就是博客,症候群等于综合症。

在上网视窗的工具列里有个Favorit,简体版的视窗写成“收藏”,在正体版则叫做“我的最爱”,这么一招,让面对电脑也可以拥有浪漫的感觉,而不需要老守在电视前看韩流来袭时才能浪漫一下。

大陆人几乎做啥都用“搞”字诀∶搞工作,搞卫生,但在台湾“搞”是个非常不文雅的贬义词,通常用在乱搞男女关系或责怪语气上。在中共如火如荼地大搞“文化大革命”时,台湾大力推行“复兴中华文化”运动。在中国开口必称毛主席,全民疯狂破四旧时,在台湾则是提倡仁义礼智信,将“请,谢谢,对不起”挂在嘴边。

影响所及,大陆人觉得台湾人说话文绉绉的,好像在演琼瑶阿姨的文艺片一样,台湾人则觉得大陆人言行不够礼貌,像演火爆动作片似的。其实这些都是历史造成的啦,逝者已矣,来者可追,但愿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可以互相截长补短,找回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共演一部历史大戏。

 
分享:
 
人气:15,11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