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输出共产文化──中共历史上最大规模外宣运动
 
作者:陈用林
 
2006年2月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今年上半年,中共政权计划在澳大利亚大搞所谓"中国文化澳洲行"活动,我相信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有权知道这个活动的背景和真相。

一、中共历史上最大规模外宣运动

这次中共政权组织了10多个文艺团组共500多个文艺表演者来澳大张旗鼓巡回演出,历时半年,挥金如土,总计开支估计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这是历史上中共政权在澳洲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披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外衣的中共外宣运动。表演涉及舞蹈、音乐、展览、民间艺术和旅游促销等10多个项目,规模庞大,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仅参加2月5日悉尼市春节游行就派了300多人来。其中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受到中共官员热捧,成为中共的宣传工具,曾经来澳巡回演出,这次又来滥竽充数。还有中共外交部子弟小学"北京史家小学"小学生也派来表演舞蹈。至于中央芭蕾舞团、北京现代舞团、中央民族乐团、北京2008奥运场地模型展等都是中共的宣传机器。把政治融合于艺术之中是中共的拿手好戏,文化革命期间发明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至今仍在中国大陆广泛传唱,让中国人的灵魂浸透了共产主义的毒素。

二、制造假象以抵消中共极权暴政的恶劣形象

中共政权不惜血本,在国外大搞"歌舞升平"工程,居心何在?原因很简单:去年,世界舆论对中国人权迫害问题齐声谴责,中共党魁数次出访都丢尽脸面。为挽回在人权和意识形态方面全线溃败的局面,中宣部决定对外要开展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主题的大规模宣传运动,希望通过狂轰烂炸式的欺骗性文化宣传,制造中国尊重人权的虚假印象和和平发展的虚假气氛,以抵消中共极权暴政的恶劣形象。

众所周知,中共建政以来一直对中国人民实行精神控制的愚民政策,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杀人如麻。1989年天安门屠杀事件以后,中共更是推行"舆论导向"扼杀言论和信仰自由的政策,掩盖其杀人的本性和犯罪事实,现在正把黑手伸到海外,迷惑国际社会,企图使人们对其罪行视而不见,并成为其杀人帮凶。不久前,中共在北美搞"同一首歌"大型演出活动,用对法轮功学员洗脑的歌曲,对北美华人和主流社会人民进行精神洗脑。与此同时,中共谎言机器登陆澳大利亚,以"春节文化品牌"和文化交流为幌子,对澳大利亚社会进行文化渗透。此举与中共既定的对澳大利亚"大周边"战略是一致的。中共花大钱对澳进行渗透,妄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改造澳洲,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达到无形之中进行邪灵附体的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中共意识形态宣传的一惯伎俩,也是十分阴险狠毒的手段。

三、解除西方民主国家对共产主义暴政的戒备心理

在一系列文艺宣传攻势之后,4月份中共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武将在悉尼举办"中国媒体和中国形象"研讨会,并去堪培拉国家新闻俱乐部作类似演讲。这才是中共狼吃人的真面目!蔡武要向澳洲人讲述,中共禁止言论信仰自由政策的合理性,还会谈到"中国民主需要有个过程"。尽管毛皇帝57年前就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了",中共27年前又欺骗人民说要逐步实行民主化,17年前又搞"村级选举"试验,但是中国百姓所懂得的"民主 "是中共一党专制下的"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专政"。中国人的基本人权在哪里?法轮功学员、基督教徒、天主教徒的信仰自由在哪里?中共的文宣攻势是赤裸裸地对人类进行精神洗脑。

这次"中国文化澳洲行"是中共明目张胆地用文艺娱乐的方式,高唱"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曲子,目的是为了解除西方民主国家对共产主义暴政的戒备心理,并灌输独裁有理的邪说。澳洲政府和人民应该认清这一点,不要为中共所利用。

四、强化共产党暴政在国际上的合法性

中国国内1.5亿人(占世界贫困人口的12%)还挣扎在贫困线下,缺衣少食,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但中共腐败官员与奸商结合,疯狂地榨取基层百姓血汗,吸饱了血,在国外挥金如土,大搞"歌舞升平"工程,把在国内的欺骗性宣传延伸至海外,企图强化共产党暴政在国际上的合法性。当前,中国民怨沸腾,社会动荡,高层权力斗争白热化,经济陷入深刻危机,环境严重污染遍及大江南北,在这种形势下还不忘叫嚣对台动武,要打世界核大战,所谓"和谐社会"、"和平发展"、 "和谐世界"全是骗人的把戏。当澳大利亚人民在免费观赏中共送来的文艺节目和五彩缤纷的焰火时,不知有多少生活在中国内陆的贫困家庭正在忍饥挨饿和在缺医少药的病痛中死去!

这就是中共所谓"中国文化澳洲行"的真相。

为了保护民主自由的价值理念,澳大利亚必须拒绝中共政权输入的共产主义文化。希望有良心的华人都来抵制中共的这一活动,希望有良心的非华裔人士也都来谴责中共的文化侵略。中共不等于中华民族,中共宣扬的文化不是中华文化,是共产主义邪教。

 
分享:
 
人气:15,74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