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雷锋的故事尘封更久吧!(图)
 
2002年6月12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刻骨铭心的两件事

  一直以来,有两件事最让杨司务长刻骨铭心,至今想来仍然记忆犹新。

  雷锋在主席未给他题词前就已经名声大振,妇孺皆知。因此他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各地作报告,每次都是部队以公出的方式派出的。有一次杨丰普见雷锋回来,就要给他公出的每天1.2元的补助费用。雷锋却摇着头执意不要,还喃喃地说:“这次就不用了。”后来杨丰普得知,原来请雷锋去作报告的单位给予了食宿安排,所以雷锋不再拿补助了。“这本是他应得的,但他却推辞不要”,这事让杨老一想起就激动不已。

  第二件让杨老难以忘怀的便是那幕惨剧的发生。1962年8月15日上午11时,杨丰普正为战士们准备午饭,突然听说雷锋的头部遭到重创,伤势严重。杨老当时惊骇地张大了嘴巴,半天才反应过来,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只见战士们正从宿舍抓起被褥裹起血流满面的雷锋上了一辆军车,车风驰电掣地开出营部。

  雷锋被送到抚顺西部医院,医院对他进行了紧急抢救诊治,并请部队帮助到沈阳去接脑科专家。当时的连长白福祖二话没说开着苏式“嘎斯51”汽车红着眼睛冲了出去。为了同死神赛跑,他一路鸣笛,飞驰的汽车引起了交警的注意。当交警听说是雷锋受了重伤,马上通知后来路段岗亭交警要维持秩序,保证白连长的车畅通无阻,节省每分每秒。就这样这辆卡车从抚顺飞到沈阳,没遇上一个红灯。尽管如此,在白连长带着脑科专家从沈阳返回途中,就接到部队的通知:“没有必要了,雷锋同志已经离开了人世。”

  从8月15日到22日,雷锋同志的遗体就一直存放在部队,营房中一片沉寂,战友们强忍悲痛静静地等待着追悼会的召开。由于8月天气炎热,为了保证英雄的遗体不腐,部队每天都要从抚顺市的冰库运来大量大块冰砖垫放在雷锋遗体下面。一星期后,雷锋同志的追悼会在抚顺市人民礼堂召开。数以千计闻讯赶来的群众为雷锋同志送行,杨丰普还记得最前面一个挎着五个大花篮的小姑娘早已哭得痛不欲生。

  尘封了38年的沉痛记忆一旦表述出来,杨老感到不可名状的惆怅与释怀。杨老万分感慨地说,一直以来,我都是单纯地去理解雷锋那简单明了的愿望──做一个好人。这种想法一直都伴随着我,激励着我,让我立志做一个好人。(2001年3月5日辽沈晚报)

雷锋入伍前获得各种奖章

  家住南京高淳县的四位雷锋战友是:原“雷锋团”副团长张典煌,雷锋牺牲时,他任雷锋生前所在团某排排长;原“雷锋团”副政委夏孝栋,雷锋牺牲时,他任雷锋生前所在团宣教股股长,雷锋牺牲后不久,他调任“雷锋连”副指导员,直接负责雷锋事迹整理和宣传工作;雷锋牺牲时任团保卫股干事的赵敬施;雷锋牺牲时任雷锋生前所在团某排副排长的陈坤金。他们四个均在80年代初期转业回高淳县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

 据《扬子晚报》2001年3月25日报导,如果不是在南京科技会堂举办“雷锋展”,雷锋在宁的四位战友记忆中的雷锋故事也许会被尘封更久。

许多人不理解雷锋,以为雷锋出名是因为他出了车祸,逝世了才出的名呢,其实雷锋生前在部队就已经是个「名人」了。”年纪最大的张典煌对记者回忆说,当年雷锋入伍时,曾作为新兵代表讲话,他的个儿虽然不高,但声音洪亮,尤其是其胸前挂着的一枚枚入伍前获得的各种奖章,令好多战士心中好生羡慕。转业回到高淳后,也常有人问他有关雷锋的事迹是不是真的,他总是与人一一辩解。

四位老战友,在一起讲述了很多很多的雷锋往事,也讲述了很多他们遭遇过的无奈与尴尬。1962年雷锋牺牲以后,他们曾在家乡的中小学向孩子们讲过雷锋的故事。但从1982年他们陆续从部队转业回到高淳后,他们却没再作过一场报告。

夏孝栋告诉记者,1982年,他从“雷锋团”转业到高淳县工作。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熟悉他的人会问一个共同的问题:“雷锋事迹是不是真的?雷锋日记是自己写的还是别人替他编出来的?”他一次次地说,他和雷锋在同一个部队生活了两年零八个月,和他有过许多次的接触和交往,也有过多次面对面的交谈,还陪同他作过多次报告。雷锋牺牲后,他被调任雷锋生前所在连任副指导员,从那时开始,他整理雷锋的日记,整整宣传、学习雷锋18年。雷锋的事迹全部是仔细调查、核实过的,从雷锋108篇日记中摘要选编出的《雷锋日记》,只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内容是绝不允许作任何修改的。

  听者有的感叹,有的将信将疑。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闻听他说这些往事时,将信将疑的人越来越多。夏孝栋开始感到心里有点沉闷,但当公共汽车上无人给老弱病残者让座等现象越来越普遍时,他开始怀疑自己说的雷锋故事还有没有人愿意听。于是,他不再多说,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并尽自己的能力,给需要关心与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今年65岁的陈昆金,时时以雷锋为榜样,要求自己做好事,然而在做好事的过程中,他也常常遇到一些令他尴尬不已的局面。他说,上班时,他常常亲自打扫办公室的地面,好多同事不解地问,现在有清洁工,你干嘛还要扫地?而不久前的一个傍晚,他经过牡丹路时,突然遇到一个小学生被人撞伤后跌倒在路上爬不起来,便上前把学生扶起来,并将其送回家中。谁知学生的家长却立即以怀疑的眼光盯着他,直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这个老头儿撞伤的?幸好小孩子挺老实,实话实说,可是该家长还是半信半疑。陈昆金再也忍不住了,对该学生家长说: “我叫陈昆金,曾是工商局局长,你有什么事,来找我就是了。”后来家长了解到,的确不是他撞伤孩子的。家长感到心里有愧,便买了老酒与“红塔山”香烟给他送去了,结果被他原封不动给退了回去。他对记者说,当年雷锋做好事,总是不留姓名,可现在倒好,有时做了好事必须留下名字,不然,麻烦就可能找上门来。

  四位老人都说,雷锋是一个很可爱的人,谁见到他都会喜欢。他做的,更多的是平凡至极的好事,这些好事,当年每个人都可以做,现在每个人也可以做,但恰恰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人人又不容易坚持做下去。  


 
分享:
 
人气:11,54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