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大陸驚見男女同廁
 
2001年11月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近日,生活時報記者在暗訪中發現,北京甘家口附近活動著一個吸毒、販毒羣落,他們有嚴密的組織體系。

  甘家口附近有人吸毒

  10月24日晚8時,生活時報記者在採訪時偶然發現有人在甘家口增光路附近吸毒,記者隨即進行了暗訪。

  在增光路右邊的一路口內,有一個小院,院裏有五六個人在打牌,記者發現打牌的人都是外地人。在院落不遠處有一個廁所,廁所外牆上寫了一個「男」字,記者上廁所,就向裏面走去。在廁所,記者看見裏面有七八個人,都在忙著做活,有的手裏拿著金箔紙,紙上放著黑膏(鴉片),用火點著吸食,有的脫掉褲子蹲在便坑裏用針在注射。當記者從廁所走出時,發現地上到處扔的是注射毒品的針管與吸食毒品的金箔紙。當記者朝人羣望去,竟發現在男廁所裏還有兩個女人在吸毒,她們一邊向胳膊上注射毒品,還一邊與吸毒的男子聊天,整個廁所裏臭味熏天,格外難聞。

  記者剛從廁所走出來,在院裏打牌的一位外地男子用不太純熟的普通話招呼記者過去,記者走了過去。「你是幹什麼的?」「上廁所。」「這裏沒有廁所,趕快走。」記者發現打牌者實質上就是爲吸毒者放風。爲了自身安全,記者只好離開了此地。

  「神祕人物」

  當日,記者再到甘家口增光路時,看到在公用電話亭旁有一個神祕人物神色慌張、不斷朝四周張望,似乎在焦急地等人。記者便在不遠處悄悄地注視著電話亭那邊的動靜。過了大約10分鐘,忽然電話亭處又走來一位男子,但沒有打電話,而是同剛才的那人嘀咕著什麼。遠遠望去,記者發現其中的一個男子向另外一個男子遞過去一個小紙包,另一位從上衣兜裏掏出一張百元的鈔票交給對方。對方接過錢後,兩個人分別朝相反的方向走了。很明顯,他們就是吸毒、販毒的人!

  爲了了解其真相,記者繼續跟蹤那位出售毒品的販子。那人在前面走,記者跟蹤在後。誰知那人越走越快,當記者追蹤其人大約500米左右時,那人突然不見了。記者四周張望,仍然不見其人的身影。

  那人的突然消失,使記者的心一下收緊,爲了壯膽記者哼著小曲沒有停下腳步。當記者走到一羣外地人開的攤點處,發現旁邊有一條路口,裏面黑洞洞的。

  在增光路記者從一位賣水果的老闆處得知,此處不但是吸毒點,還是販毒、售毒的黑市場。在此處經營毒品的有10多個團伙,近百人。他們其中既有北京人,也有少數外地人。他們的毒品總站在石家莊,每天晚上他們都有專人從石家莊把毒品帶到北京來出售。他們每次帶毒品都是預先定好的。這個販毒集團有嚴密的組織體系,經營服務已形成一條龍。每晚到此吸毒的人特多。那位老闆指著那個路口對記者說,來這兒的吸毒者絡繹不絕,他們從晚上7點到第二天凌晨五六點鐘,總有人在吸毒。對販毒者來說,每晚最少的收入也在上萬元。當記者問起這裏的一些具體情況,那位老闆卻拒絕回答。「我懷疑你不是『便衣』就是記者,你剛在包裏取筆時,我看到你裏面裝有一個小錄音機(採訪機)。我勸你趕快離開這裏,如果讓他們(販毒者)知道了你的身份,你就死定了。」爲了人身安全,記者迅速離開這個陰暗之地。

  吸毒已成社會公害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吸毒上癮的人,在100個人中有99個人老戒不了,只有一個戒掉的,這個戒掉了毒的就是死了的人。

  吸毒現象自80年代初在我國死灰復燃後,一直呈氾濫之勢,毒患始終未得到有效控制。我國公佈的吸毒人數幾乎呈幾何級數增長。從1990年的7萬人,發展到現在近100萬人,而實際人數要數倍於此。

  造成吸食毒品上癮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因是對毒品的無知和好奇。吸毒者文化水平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佔76.11%;按職業劃分,又以個體業者和無業者這些不易管理和監督的人羣比例較大,其中個體業者佔60.56%,無業者佔到20%。

  據美國一份對吸毒者的調查報告顯示,吸毒的最大害處是忘卻自我,麻木和瓦解人的精神及神經系統,使人喪失良知和責任感。吸毒不僅會摧毀人們健康的身體,還會扭曲人的精神。吸毒成癮後,毒性使人心理變態,喪失理智,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如何去搞毒品,對於其他的事情都不再關心。

  記者向有關專家了解到,大量的事實證明,人一旦染上毒品,存活的時間一般只有3─5年,吸毒者最終多死於感染其他疾病,超量使用毒品或者忍不住毒品的煎熬自殺身亡。因吸毒染疾病者中有60.5%-70%是因爲交替使用注射器和針頭注射毒品感染的。

  吸毒者爲了獲取毒資,不惜鋌而走險,參與各種犯罪活動,如偷盜、詐騙搶劫、綁架、兇殺、賣淫等等,成爲社會治安的一大公害。  

  禁毒專家認爲,吸毒的泛濫必須主動預防,預防重於治療。而吸毒的預防教育就是最有效的「預防針」。公安機關要對吸毒、販毒不法分子進行嚴厲打擊,使毒品在社會上消失。

 
分享:
 
人氣:12,78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