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的经济危机
 
热闹
 
2000年9月30日发表
 
【人民报讯】中国的经济危机--加入世贸可能刺激火山爆发中国为入加世贸(WTO)经过了十多年的长征,才和美国达成协议。中国改革派和自由派知识分子,都倾向于中国加入世贸,认为它可以促进大陆的场经济,扩大自由的空间。虽然官方统计数字多呈乐观色彩,但在这些辉煌数字的板块下,大陆经济一直涌动着岩浆,「世贸」的冲击,可能会刺激「火山」的爆发,导致大陆整体经济危机。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七年下降:

中国自一九七八年改革以来,经济曾迅速发展,但一九九二年之后,经济成长率则每年都低于上一年。去年官方公布的经济成长率是七点一。今年定为七。如果达到,仍是较去年下降,由此使大陆经济连续八年下降。

中国经济的危机信号不仅体现在过去七年成长率连续下降,而且更重要的是,官方发表的经济成长率数字,里面包括水份:把大量积压产品算入了增长之中。

据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Institution)经济学者尼古拉斯.拉狄(NicholasLardy)四月上旬在国会就中国大陆加入世贸做证时提供的数字,从一九九零年到一九九八年,大陆积压产品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点七(美国的积压产品仅占百分之零点四)。中国连续增加的库存积压,过去八年已达平均占增加产品的百分之四十二。

这是相当庞大的数量,它意味着,大陆平均每年增加的产品,接近一半都被放入仓库积压,根本没有成为商品,更谈不上获得回收资金。

据五月四日《亚洲华尔街日报》「在令人怀疑的经济复苏中大陆公司为利润而挣扎」报道中引述的中共「一九九九年度财务报告」,国营公司目前积压了价值六百亿美元的货品,这个数字占大陆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

该报道说,四川长虹电子公司五年前是中国大陆场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公司,但是一九九九年底,公司积压产品超过半年的产量,卖出但没有收回资金的产品增长三倍,达到五点八亿美元,占该公司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四十四。

《纽约时报》去年八月二十五日关于中国经济的报道说,大陆民众购卖使用的照像机比率,还不到生产出来数量的百分之二十,即五分之四的照像机在库里积压。自行车工厂的情况也差不多,使用率不到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一半。

中共统计数字的「浮肿症」

中共总理朱镕基在三月份的「人大」会议报告中也承认,库存积压产品是严重问题,必须「限制没有场的产品生产」。大陆的库存积压所以这样严重,主要原因是,国营银行不按场经济经营,随意给那些并没有场的产品厂家提供贷款。

把库存积压产品计算进经济成长率中,导致官方公布的经济「成长数字」浮肿而虚假。《纽约时报》和《经济学人》都会引用西方经济学家的评估说,中国大陆在过去几年中,扣除积压产品后,实际经济成长率只有百分之四到五。也有经济专家认为,可能只有百分之二到三。

中共官方数字的随意性,可以从大陆可耕地面积的统计看出。五月十四日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发表的该中心客座研究员鲍特赖尔(PielerBottelier)和克鲁科(FrederickCrook)合写的论文「中国农业:加入世贸对大陆乡村经济的影响」披露,人们常说的「中国仅有全球百分之七的可耕地,却要养活全球百分之二十的人口」这个说法已不正确,因为据中国卫星图片最近证实,大陆的可耕地面积,比原来预估的至少多百分之三十。一个国家的可耕地一下子「冒出来」三分之一,可见「数字」在这个国家真是「随心所欲」。

二是去年中国一千家上市公司,超过一半不赚钱:

据「一九九九年财务报告」,中国约一千家上市公司(多数都是国家控股公司)的经济状况并不令人乐观:百分之十的上市公司去年亏损,大约一半公司利润保持前年的水平。

虽然当局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一再降低利息,增加开支,刺激场需求,但由于库存积压物品继续增长,导致价格不断下降,利润大幅减少。

这份财务报告显示,大陆的新科技公司,很多也亏损严重。例如生产家庭电话和传呼机的TCL通讯设备公司,去年亏损二千二百七十万美元。

在上海和深圳股挂牌的公司当中,亏损公司数量创新纪录。中国大陆两家上市的股份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去年也都是盈利近年最低的。

着名的「南方玻璃公司」,尽管一九九八年盈利五百万美元,而去年亏损一千九百五十万美元。

三是出口下降,这是大陆经济衰退的另外一个迹象:

从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七年,中国经济出口从四百亿美元猛增到一千八百三十亿元,等于平均每年以增加百分之十六点五的速度成长。但在过去年两年,则骤然降低,平均增长速度才是百分之三。

贸易严重受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很多国家都货币贬值,由此导致出口货物价格大幅下降。而人民币坚挺不贬值,因此大陆出口产品在价格上很难和其他货币贬值国家的同类货物竞争。如果中共继续坚持人民不按场规律浮动的政策,那么其出口下降的局面将很难改变。

四是外资投入骤然下降:

外国银行过去非常乐意向中国大陆提供贷款,但在一九九八年则热情减退,而到一九九九年,由于中共官方经营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年初突然宣布破产,导致外国银行震惊,向大陆贷款投资则骤然下降。

一九九九年第三季度,全部外国银行向大陆贷款的总额是二百亿美元,仅相当于一九九七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从八十年代后期到一九九七年,外资投入从每年三十亿、四十亿美元,攀升到四百五十亿美元。但到一九九八年,外资投入的增长速度消失了。一九九九年更糟,外资投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向中国投资的最大资本家之一日本,在大陆的投资额自一九九五年起逐年降低,过去一年更大幅减少百分之二十。

《经济学人》引述一家名为A.T.Kearmey的管理顾问公司的统计,在中国大陆的一半以上的跨国企业并不赚钱。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世界上最大的胶卷照相设备公司柯达)」去年八月关闭了它在中国江苏无锡投资设立的有五百二十员工的胶卷生产工厂,因为中国过于苛刻的法律环境导致成本过高。

今年头三个月,虽然外资向中国投入达七十亿美元,是近两年季度下降比例是最小,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低百分之二点七。

五是失业率继续增高:

根据经济学家的推算,经济增长率(GDO)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失业人数就增加五百万。《经济学人》报道说,「目前,在中国的城乡,而且越来越多地在城,约有七千万人在从事着不创造利润的工作,这个人数几乎相当于整个德国的人口。」

北京官方经济学家胡鞍钢预测,今年中国大陆的城实际失业人口将达到一千八百万人,这个人数相当于整个台湾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中国大陆现在人口达到十三亿,人口年增长率为百分之一,仅仅为了吸收新进入场的劳力,每年至少要增加七百五十万个工作机会。

上述《纽约时报》的报道引述经济学家的估计说,现在大陆的失业率,城是百分之一,内陆地区达到百分之三十,而且情况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和欧美及亚洲国家比较,中国大陆的失业率是相当惊人的。目前美国的失业率仅是百分之三点九,达到三十年来最低点;欧洲国家失业率最低的是英国;四点零,为二十年来最低;其次是瑞典:六点一;德、法等国家的失业率仍高踞不降,德国是十点六;法国为十一。曾经多年不知道何为失业的日本,目前失业率已攀到四点六;香港达五点六。欧盟十五国的失业率平均为八点八;由十一国组成的欧元集团的平均失业率为九点六。

朱镕基所推动的国企改革,将关闭缺乏效率的国营企业,届时又将有数以百万计被裁减的人员加入失业行列。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鲍特赖尔曾作为「世界银行」驻北京主任,实地考察中国经济多年。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现有八亿六千万人口,其中四亿六千四百万劳动力,剩馀劳动力达一亿,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

据他的观察,由于中国近年经济发展滞缓,导致剩馀劳力寻找工作更加困难,很多到城寻找到工作的农民,又失业,不得不返回原来的乡下。据中国政府的估计,现在返回乡下的人数,已超过进入城里的人数。

六是大众消费率直线下降:

据中共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国大陆的民众消费增长率最近几年连续下降。一九九七年是百分之十点二,一九九八年下降为百分之六点八,去年降到六点四。

而同时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升高,可能居全球之冠,高达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二。

一九八零年时,大陆居民储蓄占银行全部存款的百分之十八,现在已上升到占百分之六十以上。中国大陆四大国有银行中的居民存款高达六千亿美元(中国大陆外汇存底才是一千五百亿美元)。

虽然中共当局采取各种措施刺激消费,不鼓励存款,包括削减物价,降低存款利息,并对利息征税,但老百姓仍是一个劲储蓄、不消费,主要原因是民众对国家前途没有信心,谁都想存钱,心理有点保障。

但是一旦中国大陆居民对国有银行失去信心,或由于经济危机产生恐惧感而纷纷到银行提款,中共银行系统就会崩溃。而大陆银行发生危机,将标志着中国整个经济和社会动乱的开始。

七是国营企业亏损严重:

据中共官方保守的统计,仅在过去二十年间,大陆国营企业的亏损就增加了二十倍,达到七百四十亿人民币(约一百亿美元)。

西方经济学家将大陆的企业改革称为「利润私有化,亏损社会化」,意思是,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经理以及他们在地方政府的裙带官员,有机会把数不清的公共财产据为己有。

据「布鲁金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赖狄的研究报告,一九八八年,中国大陆国有企业的资本负债率为百分之八十二,到一九九五年,这一比率已升到百分之五百七十。

八是银行呆帐、坏帐严重:

据《经济学人》报道,中国大陆国有四大银行的五分之四的贷款是贷给国营企业,这四大银行共有十五万分支机构和一百七十万员工。在过去的十二年中,这些银行公布的利润却下降了六分之五,资产收益率仅为百分之零点三(香港汇丰银行为百分之一点六)。

据赖狄的研究,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中,至少已有三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已

 
分享:
 
人气:11,50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