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三峽工程是大陸軍事上的一著敗棋(3)

【人民報24日訊】 許多人相信,既然決定了三峽大壩工程上馬,人們一定找到了解決防備戰爭 威脅的錦囊妙計。三峽工程論證報告中說,「現代戰爭有征候可察。臨戰前, 最長只要七天即可將庫水位下降到145米運行。」

在現代戰爭中,突然襲擊是打擊對手的主要手段,在這種情形下,三峽水庫不可能預先知道突然襲擊的時間,也不可能有七天或更多的時間來將庫水放至低水位。水庫放水,就有可能造成下游洪水大災難。這樣,對方軍事威脅的效果就更起作用。

潰壩洪水的破壞作用,在河南省板橋水庫潰壩事件中表現最為明顯。1975年8月8日凌晨一時許,河南省南部駐馬店地區的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兩座大型水庫及竹溝、田崗等六十二座中型水庫相續潰壩,死亡人數達23萬,造成人類歷史上最為慘重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事故。 水流洶湧湍急,破壞力特別強。潰壩的洪水沖潰了河堤,將下游的村莊和房屋一掃而光,總計毀房680余萬間。位於水庫下游,與洪水流向垂直的中國最重要的鐵路幹線京廣線也被沖毀一百多公里,一些區段鐵路線被沖得蕩然無存,一些區段的鐵路線成了麻花形,京廣線中斷18天。最後不得不採取爆破開口分洪的手段,分別在淮河中下游多處採用水底爆破的手段,以增加受災面積來減輕受災程度。這次災害涉及20多個縣市,一千二百萬人,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00億。

如果人們將不同的方案及三峽水庫反應的可能在決策樹上作一分析,就不難看出,三峽工程在兩岸軍事對峙中是大陸軍方的一個大敗著。如果兩岸發生大的軍事衝突,三峽大壩的命運不外乎是:

如果發生對三峽大壩的突然襲擊,三峽水庫沒有時間放水,造成災難性後果。

如果對方威脅打擊三峽大壩,大陸有兩種選擇,一是三峽不放水,一是被迫放水。三峽水庫如果不放水,遭到打擊必然是災難性後果。三峽水庫採用放水,造成特大困難,對手的目的已達到。但是對手仍不放棄繼續威脅,三峽水庫只能長期不蓄水,使東西交通大動脈處於癱瘓。如果這時對手放鬆一下威脅,三峽水庫又開始蓄水,水位上升,對手再次發出威脅的可能性也越大。無論在突然襲擊或是在定點威脅中,三峽工堂揮幸桓隼硐氳畝圓擼皇譴τ謨澇侗歡牡匚弧?p>長江三峽大壩工程將是海峽兩岸軍事對峙中的一隻重要的棋。如今大陸一方自鑄達摩克勒斯之劍,在棋盤上是讓出了先手,從主動變被動,長江三峽大壩成為對手要挾的目標。臺灣的軍方,在對局中取得先手。在軍事對抗中,打擊三峽大壩是臺灣的過河卒,可用可不用,可用於定點威脅,可用於製造混亂,可用於打擊經濟生活,可用於打擊軍事後備力量,可用於先發制人,可用於戰略報復,可用於正面的挑戰,可用於暗中打擊。

俗話說,寧失一子,不讓一先。棋盤上是如此,軍事對峙中又何尚不是如此。北京當局花上二千五百億人民幣(1995年價)來修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壩,給自己和子孫後代背上包袱,成為對手( 將來的任何軍事對手)敲榨勒索的籌碼。這不能不算是個最愚蠢的決策.這個事實將永遠記錄在中國的決策史上。

轉自11月21日 「北大新青年」原題為:自鑄的達摩克勒斯(節選)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24/6651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