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首页 › 文章: |
克林顿携妻女访越 美旋风席卷越南
克林顿这次对越南的国事访问将持续三天,很可能是他在总统任内最后一次重大出访。美国传媒也视克林顿此次访越为一次“历史性的访问”,期待正式合上两国最痛苦的越战史最后一页,从此翻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 据报道,克林顿的访问是充满情感和像征意义的,同时也会加快在他任内积极推动的华盛顿与河内的关系正常化。克林顿总统在1994年取消了对这个前美国敌人的贸易禁运,并且在一年后与越南建交。今年早些时候,美越还签署了范围广泛的双边贸易协议。 克林顿总统这次携妻女访问越南在当地引起空前轰动,可谓“克旋风”席卷越南。请看本报综合报道。 夫人先行 总统携女后到 据多维新16日报导-希拉莉在河内逛商店等丈夫。美国第一夫人希拉莉16日午后先丈夫几个小时抵越南首都河内,当天晚上乘兴参观河内老城和逛商店,一边等待她的丈夫从文莱飞抵越南。克林顿预计当天当地时间晚上11点抵达河内展开越战结束后首位美国总统对越南的历史性访问。 据报道,希拉莉一身素白打扮,白上衣配白长裤,在美国安全人员保护下逛了一家艺廊、一家丝绸服装店和一家礼品店。一大群摄影记者尾随而至将希拉莉团团围住。希拉莉笑容满面,在商店门口跟居民握手。一些商人高兴地向希拉莉赠送小纪念品。 图为美国第一夫人和女儿在越南乡村戴上传统的越南帽子。(路透社) 刚刚当选纽约州参议员的希拉莉,是在耶路撒冷参加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夫人莱娅.拉宾的葬礼后直接前来河内的。她抵达河内机场时受到越南副外长阮定彬(译名)的迎接。他的丈夫克林顿预定当天当地时间23点与女儿切尔喜从文莱抵达河内。 民众自发欢迎 万人空巷争睹风采 史无前例 劲报报导,谁能让对足球狂热的越南人民连输球也不在乎了?答案就是美国总统柯林顿。美国总统柯林顿周四傍晚飞抵越南,受到河内市人民热情的列队欢迎,场面热烈盛况空前。 自周四午夜起,成千上万的河内市人民开始聚集在河内国际机场的周围,机场内外万头钻动,对外交通也陷入一片瘫痪,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美国总统柯林顿的到访。柯林顿是越战结束后,首位踏上越南国土的美国元首,越南人民对他的热情友善也是前所未见的。 图为克林顿总统在越南被热情欢呼的人群所包围。(路透社) 克林顿带著女儿切尔喜16日晚从文莱飞抵河内。数千河内居民在克林顿车队前往旅馆的路旁等候了几个小时,热烈欢迎美国总统的到来。人群欢呼:“总统,你好!”尽管河内当局和官方传媒在克林顿到访之前不愿营造特殊气氛,但河内民众自发欢迎美国总统的热度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潮。 柯林顿和女儿在前往旅馆下榻处的短短半小时路程中,就有20辆车组成开路车队。柯林顿父女进入旅馆后,人群的欢呼和掌声仍是不绝于耳。通常这种热烈的盛况只有足球赢球时才看得到。欢迎民众多是年轻人,他们在浓浓的夜色里聚集在街道两旁。当克林顿的车队经过时,人群发出“总统,你好!”的欢呼声。这些越南新生代对越战的记忆仅限于教科书上的叙述,对于美国代表的西方文化抱有无限的憧憬。 越南当局之前并没有对克林顿这次别具意义的访问进行大势宣传。直到周一时才在国营电视台上公布这项消息,至于官方的接待活动则从周五上午才正式展开。不过,仍有数以千计的越南人骑著摩托自行车、自行车、或走路到机场夹道欢迎他;另还有数千人去到克林顿下榻的旅馆外围观。 据在现场的西方观察员说,河内居民欢迎克林顿的热情与官方的冷淡态度形成极大反差。越南官方这两天对克林顿来访一直未作任何张扬,只是两天前由外交部发布了一则有关克林顿即将来访的不加任何评论的简短公报,而媒体则保持近乎缄默的低调姿态。16日这天,越南所有报纸看不到克林顿的任何照片,但河内机场还是升起了一面美国星条旗,淹没在飘扬的越南绣有金色五角星的红色旗海里。 柯林顿发表演说 越南破天荒现场转播 ETtoday综合外电报导,美国总统柯林顿访问越南,并在17日发表一场演说,而越南也破天荒进行现场电视转播,演说的焦点放在越南与美国发展新关系上,他说:「痛苦的过去可以在和平繁荣的未来加以弥补。」 柯林顿在河内国立大学演讲时谈到两国关系的发展,他说,新一代的人们应该「有机会活在你们未来,而非活在我们的过去。」身为越战之后第一位访问越南的美国元首,柯林顿说:「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我们能改变的是未来。」 台下聆听他演说的,多半是大学生,他们戴着耳机,透过同步翻译了解柯林顿的谈话内容,而柯林顿的妻女也在台下聆听他的演说。他的演说透过现场转播,街上行人路过贩售电视和音响的商店时,有些人还停下脚步观看。 柯林顿抵达越南后,参观有1千年历史的古迹文庙,在那里他遇到许多争相与他握手的群众,而他也热情以对。 不过,他在河内国立大学里发表的演说,将此行推向最高峰。他在演说中,呼吁越南应该更加开放贸易经济和社会,但他也承认,没有人可以强迫一个国家改变自己的决定。(http://renminbao.com)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